原标题:2分42秒的坚守(新春走基层)
“献丑啦!”一串吉他的扫弦,倏地打破了黄土地入夜后的宁静。晚饭后工友一起哄,梁鹏辉扭捏一番,便冲大伙儿炫起他拿手的《蓝莲花》。窑洞外,列车时而呼啸而过的声响,仿佛伴奏。
“不好好干,调你去高家河!”采访中听来西安铁路局延安工务段流传的这句玩笑,记者决定实地探访一下这个条件最艰苦的工区。
从延安黄陵县城出发,车行在川峁交错、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积雪频频为上下坡制造“险情”,辗转颠簸50公里山路,抵达时已近傍晚。高家河已整村扶贫搬迁,工区职工因陋就简,6年来驻守在村民废弃的3孔土窑中,为的是维护老村旁连通革命圣地的唯一一条动车线路、每天14趟客流安全。
“初到土窑,‘邻居’不少,老鼠遍地跑,臭虫见人咬。更愁人的是夏天整月断水,冬天烧炕不暖,还停电,买个菜要往二十里外集镇赶”,未及而立,已做了三年“窑洞工长”的梁鹏辉想方设法让工区更有“家”的味道。记者跟着他内外一转,可不是——几年光景,引山泉水,盘土锅炉,垦了菜地,圈起鸡笼,在洗澡最是奢侈的黄土腹地,他们还拿石棉瓦垒出个澡棚,装上太阳能,棚壁画着宝塔山,左右书一联:“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苦中作乐,来探望的亲人却实在乐不起来。工友林玉平告诉记者:“去年梁工长老母亲来探亲,当天就回了老家,撂下一句,‘娃,你咋不跟我说实话!’”
时针指向8点,每天上班前总想给大伙提神鼓劲的梁鹏辉停住吉他演奏喊了一嗓子:“‘天窗’快到了,点名!”
梁鹏辉介绍,“7座桥梁、5条隧道、9.6公里管内的线路维护、查除病害,只能在晚8点至10点、早晨6点至8点这两次‘天窗期’作业。”夜渐深,气温已至零下8摄氏度,线路班长马晓兵带着工友监测轨距,七八盏手电筒在漆黑的铁路线上闪烁。
“小兵”有大志。作为名校本科毕业的准90后,在段里是个“宝”,马晓兵却主动请缨“下放最基层锻炼”,一下还下到条件最差的“窑洞工区”,也“连累”了他师傅。曾带出过5名工长的李鹏“一同下放”,“不放心娃,干脆跟过来,手把手教。”还添了毛病,“下来一年,烟瘾见长,夜出早归,睡不成囫囵觉,不抽真盯不住。”
春运在即,晓兵第一次过年回不成家,“媳妇寄来两盒老家的特产面条,跟大伙分了一盒,自己留一盒,除夕吃。”
22时28分,最后一趟奔赴老区的动车呼啸而过。暗夜里的光,将这位年轻人的青涩面孔,照得格外动人。
365天,他们天天这样守候。而延安动车通过“窑洞工区”维护区段的时间,仅2分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