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作案手法:“换卡”
在警方的提醒下,运营商发现安全漏洞,关闭了相关的短信过滤和保管功能。原本以为,犯罪分子这下可以偃旗息鼓了,但谁料到他们又“开发”了全新的作案手法: 换卡。
犯罪分子攻破了受害人的网上营业厅之后,以受害人的“名义”申请了4G换卡业务。
运营商一般默认登录人就是持卡人本人,再加上随机动态码的验证,因而跳过更多身份验证的环节直接就可以把卡快递到指定的地址。新卡在持卡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寄到了不法分子的手上。而当新卡一旦被激活,真正的持卡人手上的这张卡就自动失效了。
3.2亿条信息被攻破
采访中记者得知,此次警方从犯罪分子手中截获的已被破解的用户信息有3.2亿条。如果按照我国平均每人拥有一个手机号码来算,3.2亿条信息, 意味着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的信息已经被泄露或者被攻破。
好在上海黄浦警方及时破案,阻止了这批数据的进一步泄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警方从海南将本案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带到上海。据说抓捕的时候,有人还在“撞库”呢。
防范提示
各网站密码 不要相同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泄露形势,我们自己能做什么?警方建议:
1、保证密码足够复杂,并妥善保管,防止泄露;
2、各网站密码不要相同;
3、一旦发现手机不能用,立即将银行卡挂失;
4、设置转账限额,调低信用卡额度。 ▲▲▲▲▲▲▲▲▲▲▲▲▲▲▲▲▲▲▲▲▲▲▲▲▲▲▲▲▲▲▲▲▲▲▲▲▲▲▲▲▲▲▲▲▲▲▲▲▲▲▲▲▲▲▲▲▲▲▲▲▲▲▲
网警发布!史上最全:八类60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
互联网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其利用各类通讯网络诈骗伎俩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令人防不胜防。警方在加大破案打击力度的同时,悉心收集各类常见案例,对犯罪伎俩进行揭批并整理成册,希望对大家的防骗、识骗能力提升有所裨益。
一、仿冒身份欺诈: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2.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 汇款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