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罗尔求援反转,公众为什么感觉被欺骗了

发稿时间:2016-12-01 10:22:00 来源: 新京报 中国青年网

  一言为定

  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当其用于慈善公益时,其强大的动员能力不可小觑,但是,一旦发生类似失实造假事件,公众的愤怒,也会变本加厉。

  又是一起新闻反转剧,早上上班时,我看到朋友圈正在疯转那篇《罗某笑,你给我站住》,不到中午的时候,有人披露此事有营销公司介入,事涉营销炒作,于是,朋友圈又是一片斥责声,众人在感觉受骗之后沉浸在愤怒之中。

  平心而论,此事与一些恶劣的网络欺诈事件仍有区别,小女孩身患白血病此事不假,治疗费用高昂亦不失真。 此事不当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罗尔对一些事实做了不当夸张渲染,比如,从目前报道来看,小女孩的医药费报销之后,只需花费3万多,但却让人感觉这个家早已不堪重负。这些不实之词,有可能对募捐结果产生根本影响。此外,罗尔求援事件反转的一个最关键的节点在于,他被网友扒出“有房有车”,也就是说,他或在有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向社会募集了一大笔钱治疗孩子。

  更重要的是,罗尔的求助行为,被质疑与从事营销的公司合作,募捐过程同时是为营销账号变相吸粉,这是当下中国大众最难容忍的事情,因为在大量人为制造的网络事件中,营销账号已经犯了众怒,声名狼藉。当然,罗尔本人或许是救女心切,未必想得到那么多,考虑欠周,但从策略看,很不明智。

  不可否认,信任是当下中国最稀缺的资源,在慈善领域,一些机构透支了自己的公信力,由它们发起的公益活动,往往应者寥寥。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交媒体兴起,为公益慈善提供了新契机,一方面得益于微信打赏等便捷支付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人们从事参与公益慈善的门槛。互联网“去中心”、“去中介”的基本特质,也为人们提供了绕开中介机构,直接选择救助对象的各种机会,这一功能,很大程度上也化解了此前由于一些机构的不当行为对人们爱心的伤害。

  而朋友圈,是一种基于强关系间的传播。在这个缺少信任的社会里,很多人可能不信任各类公益慈善机构,不信任媒体报道,但是,很多人会选择相信自己认为靠谱的朋友。所以,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当其用于慈善公益时,其强大的动员能力不可小觑,但是,一旦发生类似失实造假事件,公众的愤怒,也会变本加厉。

  现代社会,公益慈善,一定要走规范化、专业化道路,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杜绝少数人消费他人爱心的恶劣行为,也才能避免少数人过分吸纳社会资源的弊端;唯有如此,也才能化解公众疑虑,培育社会健康的慈善文化。而在这样一个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为特征的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重构公益慈善的专业化、规范化,这是比谴责罗尔及营销公司恶劣行为重要得多的话题。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原标题:罗尔求援反转,公众为什么感觉被欺骗了
责任编辑:王书香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