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夫妻开饭馆为行乞者送热饭菜 坚持8年(图)

发稿时间:2016-11-08 05:00:00 来源: 现代快报 中国青年网

餐馆老板娘给老人端上热饭菜

  11月6日中午,在南京鼓楼区中保街一家小餐馆门口,市民周先生拍下这样的温馨一幕:餐馆老板娘捧出热气腾腾的饭菜,递给两位行乞的老人,还对他们说:“饭不够可以再加,一定要吃饱。”这一幕被发到网上后,不少网友为老板娘的善行点赞。而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得知,这家餐馆开了8年,一直坚持帮助行乞人员解决温饱问题。

  老人门口张望

  她端出热腾腾的饭菜

  周先生是个有心人,他跟行乞老人聊天中了解到,两位老人今年都70多岁,两年前为了治眼病,从老家河南来到南京,后来就一直没回去,靠行乞至今。聊天时,两位老人一直在说餐馆老板娘人好,这样的好心人为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饭菜,让他们很温暖,也很感激。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找到了这家餐馆,当时已经过了正餐时间,店里没客人,老板娘和几位服务员正忙着打扫卫生。老板娘名叫庄红梅,今年44岁,和丈夫巢斌一起经营这家小餐馆已经8年了。8年来,给路过的行乞者端上一份热饭菜,在夫妻俩看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应该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庄红梅直说“怪难为情的”,一再表示她没想到会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还有这么多人为她点赞。“当时正好是中午,两位老人在门口张望,我一看就知道他们想吃饭,就到厨房里拿了员工的工作餐给他们,告诉他们不够再来加。”庄红梅说,当时忙着招呼店里的客人,就没来得及把两位老人请进来,不过看到两人端了饭菜笑呵呵地朝路边走去。

  乐善好施多年

  尽自己所能伸援手

  庄红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十几岁就来南京打工,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开始做生意,从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路边小店,到现在这家150多平方米的餐馆。多年来,每次有乞讨的人路过店门口,她都会热情地为他们送上饭菜,还叮嘱店里的工作人员也要这样做。

  “我一直是比较心软的,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帮他们一把。”庄红梅告诉记者,多年来,帮助别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她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刚来南京的时候,她在一家餐馆打工,一个月就几十块钱工资。有一次,她揣着10块钱出门,在车站遇到一个女人带着小孩乞讨,她愣是把身上一半的钱给了她们。

  “很多次帮了路边乞讨的人后,我的朋友都说我可能被骗了。但我觉得,大多数伸手求助的人,都是真正遇上困难的。只要我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都会帮。”庄红梅说。

  新闻链接

  南京曾发起

  “待用快餐”活动

  2013年,“@南京发布”曾经呼吁,期待南京的快餐、饮品店能够加盟“待用快餐”。南京多家面馆、咖啡馆、酒吧、饺子店等爱心店铺,在微博评论里表示传递“待用”的善心。根据当时的报道,活动发起后,参与的店铺都陆续收到爱心人士捐献的“待用快餐”,不过领用的人很少。

  今年10月18日,现代快报报道过,在宿迁市泗阳县的泗水古城美食街有一家粥铺,每天请环卫工吃早餐。经营这家粥店的是一群爱心志愿者,他们免费为环卫工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提供早餐,全靠热心人发微信红包维持运转。不过,江苏律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雪松表示,根据《慈善法》规定,粥店店主并没有接受社会捐赠的权限。微信群里的人员既不固定,也没有进出的门槛,因此通过微信群“发红包”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捐助形式。从法律角度来看,通过微信群里的红包来维持粥店的运转,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原标题:行乞老人门口张望,老板娘端上热饭菜
责任编辑:王书香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