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形容澎湃新闻客户端的气质?
在第十三期网络传播沙龙的活动现场,当这个问题抛出后,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李嵘的回答掷地有声“做时政领域的第一品牌。”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客户端可以说自带“传统媒体基因”。然而对外,澎湃推出的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客户端上线,在新闻APP窗口白热化的阶段,下一个风口刷屏的还会是“澎湃现象”吗?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做现场发言。岳琦/摄
“澎湃现象”起源于合适的时机
在以“内容为王”的新闻客户端竞争中,澎湃一上线就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或者是刷屏式的存在,“澎湃现象”犹如一股猛烈的风暴席卷各大APP窗口。
为什么最后刷屏的会是澎湃?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李嵘认为,这源于澎湃很好地抓住了“时政领域”这一恰到好处的时机。
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中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打开澎湃新闻客户端页面,如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一号专案等栏目,无不是与时政新闻挂钩。
时势造英雄,早期新闻客户端往往呈现的是综合性新闻,而澎湃则尝试独树一帜,在时政领域发力。结合“起步早”与“发力猛”两个因素,李嵘表示,“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在当时也没有很新的进步,但我们在时机上把握得比较好。”
“澎湃招牌”强调贴近市场化要求
澎湃从诞生到现在,基于传统媒体的基因,加上搭乘互联网的机遇快船,造就时政领域的“澎湃招牌”。
但是相较于新华社般的全球驻地类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每天原创量最多达到200篇左右,李嵘表示,其实澎湃新闻还是属于新媒体中的传统媒体。
无论是从表达方式还是新闻题材的变化,澎湃新闻都在时效性和深度的结合上要做出一些探索。
李嵘介绍说,记者对一篇稿件上,从分配形式上强调了对KPI考核或者是对点击量的要求,因此新闻会更多地从受众的角度去判别价值性,会有贴近市场化的要求。
“差异化竞争就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核心。”澎湃新闻从2012年研究APP,经过2013年全年的时间筹备,再到2014年上线,李嵘认为,客户端是不是过多过滥,是市场竞争的选择,最后还是受众说了算。
“澎湃未来”短视频努力尝试
在地铁里、公共汽车上,现在低头看手机的人很多,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随着受众习惯的改变,新闻客户端也正在迎合受众做出改变。
作为生产内容的团队,李嵘表示,目前是使用客户端的形式将内容送达到受众处,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会有新的形式产生,但是最终兑现的还是内容,这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
李嵘预言,至少三五年之内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取代手机阅读的功能,而未来是否会有东西取代手机,其时间点还很难估计。
同时对于时下火爆的视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李嵘也透露,目前澎湃也在做视频方面的探索。他认为,短视频确实是值得发展的一个形式,要找出让很多人都愿意看的新闻,主要在于判断力和生产力,澎湃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