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揭秘:三天通宵剪片子是常有的事!
实际上,《你会怎么做》每期节目都会拍摄到一千多小时的视频素材,但因节目时长有限只能选取部分内容播出。关于内容如何取舍,李刚说:“人和人对周边情景感知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面对不同情境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展现的全部都是人们真实的反应,但是会通过细节的放大来突出一些正面的事例,毕竟想传递给大家的更多是正能量,特别是那些在观察过程中震撼到了我们的好心人,把他们呈现出来更是责无旁贷。
节目只有45分钟,制作周期却长达一个月。从选题到拍摄再到录制以及后期,每一个环节都被几乎变态的高要求着。摄像组经常是从早上开工,拍到深夜;大后期更是经常熬夜好几天剪辑视频;就连节目组的女编导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最后做完片子交工,已经是“整个人被掏空”了。编导和编辑们经常感叹:都说做电视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实际上我们大家都是“牲口”!
感谢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才有这一期期感动你我的节目。
播后反响:“健忘老人”话题阅读量高达9000万!
9月15日“健忘老人”这期节目播出后,迅速引起成都当地媒体的关注并开始报道,节目片段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火速传播,又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我们真是没想到,播出十天后这个话题阅读量居然有9000万!
在网络上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希望大家平时互帮互助循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在这里帮助别家的老人,因为我们希望有一天可能我们自家的老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被其他好心人温柔以待。”、“不只是成都,其他城市也一样有很多热心肠的人。加油,社会需要正能量。”……(配图为网友的微博评论)
看到大家开始关注健忘老人,开始互相鼓励互帮互助,我们真的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比拿了奖金还要自豪,比收视增高还要自豪。正如9月27日《人民日报》发文评论说的那样:“这些凡人善举让人看到,善,一直都在,从未离开。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因很多所谓‘新闻’,而生出失望来。然而,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判断,在成都街头一幕幕的温情中遭遇反例。我们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多一点信心,需要向成都街头的这些热心人们学习,让善成为我们的精神滋养。”我们为能够做一档记录大家善举的节目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