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北京25岁博士生猝死:“业界先驱”倒在实验室门前

发稿时间:2016-08-23 11:05:45 来源: 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最有价值专家”

  8月6日,田肖华的“三七”。

  北京东郊殡仪馆骨灰堂的一间小屋里,挤满了十几位年轻人。他们互不相识,来自两个视音频技术交流QQ群,这两个群成员总数超过3000人,群主都是田肖华。

  田肖华父母从未听儿子提起这个群的存在,也很意外内向的儿子有那么多朋友。

  8月3日,田肖华去世的消息被报道后,群里刷屏悼念群主,群成员王文在征得田肖华父母同意后,提议大家在三七这天来看望“田神”,他们眼中“业界的先驱”。

  王文从深圳赶到北京。他今年四十岁,读博期间在麻省理工做电子技术方面研究,回国后在深圳创业。2012年,他通过朋友认识田肖华,认为在FFMPEG视音频编解码领域,田肖华是国内开源的第一人。

  所谓开源,是指把所有的代码公开。“一个程序开发员,谁愿意无偿把自己的代码公开呢?几百行的小代码,要卖可以卖到十几万。”王文跟记者介绍,“国外做开源的人很多,国内非常少,大多是前期做开源,后期就转为商业了。”

  田肖华一直做开源。2013年以来,他无偿撰写多篇技术博客,博客访问量超过450万。2015年,他被美国微软总部授予微软大中华区MVP(最有价值专家)称号。

  骨灰堂里,网友们逐个为田肖华送上鲜花,鞠躬致哀。

  他们的工作领域涉及地铁广播监控、安防视频监控、视频直播等,他们都曾受益于田肖华的博客,有因此入行的、升职加薪的、开发出新软件创立公司的。

  除了网上交流,他们私下也有互动。有几个人专门跑到传媒大学见田肖华,对他的印象是谦虚,温和,乐呵呵的。

  34岁的董砚勇是曾专门拜会田肖华的一位网友。他感叹田肖华的工作量,在3年的时间里,写了375篇原创文章,翻译28篇文章,转载159篇文章,相当于两三天就会有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我们这些视音频开发方面的工作者来说,相当于一部通俗易懂的百科全书。”

  田肖华在博客里曾经写过自己为什么要分享,他觉得太多人不了解“视频质量评价”这个领域。而学校第一重要的责任就是:传播知识。“作为在学校的一份子,我有义务这样做,尽管力量可能很微小。”

  王文欣赏田肖华的人品和号召力,曾在田肖华硕士毕业时开价年薪100万聘请他加入公司,田肖华选择读博深造。王文支持他,极力向自己的导师推荐让田肖华博士毕业后去麻省理工做博士后,心里算盘着将他推向顶点后收入麾下。

  田肖华父母虽然不懂儿子的专业,对这个独子一直引以为傲。一米八二,博士,人品好,北京户口,许多家长都看好他,要给他介绍对象。田肖华对此并未表现出太大兴趣,父母对他去世前因女朋友抑郁的说法不以为然。但儿子的手机已经被锁死,他当晚在“等人”的说法也无从印证。

  如今,肖莲觉得自己自卑了,她不想出门。“他只要在,你总是有一份希望,现在希望没有了,一下子打掉了。”肖莲说,26年,他给了我们很多快乐,现在,快乐消失了。

  坐在监控录像前,肖莲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没人来救她儿子——发病的全过程在监控屏幕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连打火机点烟的火苗都能看见。还有那些最先发现他的人,为什么置之不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北京25岁博士生猝死:“业界先驱”倒在实验室门前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