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生中有多少个证件、证明?有机构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称,“我国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类证件、证明多达400多个,其中最常用的有103个之多。”
电子政务理事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共同发布“《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5)》。年鉴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行政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但一些地方和领域,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大量存在。
年鉴说,“办证多、办事难”具体体现在:
一是证件“多”。据统计,我国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类证件、证明多达400多个,其中最常用的有103个之多。
二是流程“繁”。证件审批涉及部门众多,同样材料重复提交,而且部分证件审批周期长。据统计,办理这103个常用证件,需要经过18个部委局办,盖100多个章,交28项办证费;户口簿要提交37次,照片要提交50次,身份证要提交73次;异地办理准生证需要经过8个单位,开5份证明,盖8个章,历时8天。
电子政务理事会表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大力推动“简政”“减证”,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动一站式网上审批,拓展服务渠道,才能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年鉴分析认为,信息孤岛和分散建设是当前阻碍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两大瓶颈。电子政务理事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信息共享仍未取得根本突破。由于数据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保护、开放等缺少统一规定,再加上行政壁垒、各自为政等因素,我国各级政府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进展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区域部门间超过80%的省级、65%的地市、70%的区县尚未实现共享。
此外,我国自建、自用、自管的电子政务工程技术导向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调查发现,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60%、26%、18%。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2%、28%、35%。
“这种分散的状况不仅造成资金浪费,更为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造成了严重阻碍。”年鉴认为,需要以政务云为抓手,统一存储、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集约化建设,实现多部门协同,节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