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63岁大学教授自驾12万公里 一路画下长征日记

发稿时间:2016-05-10 05:08:00 来源: 重庆晚报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刘增宪在丙安红军渡口采风绘画

刘增宪将自己的画作送给老红军刘文治

刘增宪在陕北窑洞前作画

刘增宪重走红军路绘制的部分“长征日记”

  8日早上,小雨。重医附一院5号楼,63岁的刘增宪小心翼翼地把一个精心装裱的大相框抱到104岁的刘文治面前。刘文治伸出手摸了摸相框里的照片,认真端详起来。过了许久,刘文治慢慢开了口,笑着说:“不错,不错,很有精神头儿。”

  这张照片是刘增宪专门为刘文治拍摄的,后期还经过油画风格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厚重传神。刘文治抬手指着刘增宪头上的红军帽说:“这帽子可以啊。不是吹,我以前就是做这个的,做得很好。”

  刘增宪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文治是我市目前年龄最大的老红军。这两位年龄相差41岁、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如何成了无话不说的老友?关键词是——红军和长征。

  长征情感潜移默化

  “父亲曾告诉我,如果对红军历史感兴趣,一定要到实地去看,多走、多听。”

  刘增宪的父亲刘一层是著名油画家,师从唐一禾(中国著名画家,大师徐悲鸿同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刘一层还有另一个身份——红军。

  刘增宪说,父亲15岁时,就在湖北省大冶市姜桥镇参加了红三军团儿童团,负责插路条、站岗等工作。在刘增宪17岁时,父亲决定让他下乡当知青,地点选在父亲的老家。

  “提起父亲,当地很多人都有印象,经常跟我摆谈父亲当红军的事。”刘增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自己印象里,父亲是个地道的知识分子,绘画造诣很高。“但父亲也是个热血男儿。他曾告诉我,如果对红军历史感兴趣,一定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要到实地去看,多走、多听。”

  让刘增宪做出重走长征路决定的,还与刘文治有关。刘文治1933年8月参加红军,工作是为战友们缝制军帽和米袋,后成为女兵排排长,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

  刘增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与刘老虽然是在偶然情况下相识的,但成为朋友却是必然。从2012年起,他便经常到刘老处聊天,话题大多围绕刘老本人,内容也是刘老当红军的故事。“刘老经常给我说起她参加红军时的情形,还有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我曾问过刘老长征的感受,她说不记得了,只知道要一直走下去,直到胜利。说到条件艰苦、战友牺牲时,她语气低沉,还会流泪;说到荣誉理想、战斗胜利,她又会精神振奋,语气激昂。”刘增宪说。

  父亲和刘文治的红色事迹,潜移默化地使刘增宪对于长征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感情,使他逐渐成为一个骨灰级的长征粉丝。

原标题:63岁大学教授自驾12万公里 一路画下长征日记
责任编辑:钱明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