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揭秘川版百慕大“黑竹沟”:60公里长地磁异常(图)

发稿时间:2016-04-25 14:38:0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探秘黑竹沟

  这个人畜神秘失踪的死亡地带,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危险和秘密?从2014年开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就组织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家学者,对黑竹沟地磁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探索,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60公里地磁异常带可解释指南针失灵

  发现地磁异常

  在2014年之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实地探测出黑竹沟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黑竹沟存在其他磁场

  在此之前,就有专家对黑竹沟内的磁场进行过测验。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在沟口,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

  我们知道,地球本身就有磁场,这个磁场随着地理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往两边走,越靠近两极磁场越强。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中低纬度线附近,地球磁场应该在50000纳特左右。也就是说,此时,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属于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李才明此时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在北半球,越往南走,就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

  而这恰恰证明了专家们的猜想:黑竹沟内存在地磁异常——除了地球磁场外,还存在着其他磁场。

  指南针最大偏转20°

  这异常的磁场是从哪里来的?目之所及,除了茂密的植被,就是高耸入云的岩石。李才明拿出磁针,沿着一个方向走去,然而,磁针却发生了偏转,越靠近岩石,偏转越明显。原来,这不起眼的岩石,是有磁性的。

  经验判断加上采样鉴定,岩石的身份得以确定——玄武岩。

  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变冷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含铁量高。石门关存在着大量玄武岩,它们各自释放磁性形成了磁场,并对原本的地球磁场产生了干扰。这样一来,指南针就“失灵”了。

  不同的玄武岩,含铁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因此,有的磁场强,有的磁场弱,因此,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角度也不一样,最大偏转了20°。

  这些磁场,让指南针不再靠谱,靠它找方向怎能不迷路?

  探明异常带

  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专家组四次深入黑竹沟腹地,探测出黑竹沟这条地磁异常带为东西走向,长达60公里。

  借助无人机4入黑竹沟

  那么,黑竹沟内存在异常磁场的区域有多大?异常磁场最强的地方在哪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专家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实地探测,甚至借助了无人机。

  为了确定异常磁场的区域,由十多个专家组成的团队,4次深入黑竹沟腹地。

  从住地到黑竹沟景区腹地,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车开到中途时就没路了,只能“甩火腿”。进沟前,得做充足的准备,除了GPS、卫星电话,还必须要有当地彝族人带路。

  2015年11月底,黑竹沟已进入深秋,下午四五点,沟里就开始起雾。这是一行人第四次来到石门关。这里,几乎都是原始森林,在当地彝族人的带领下,专家们沿着一条早前伐木工人运送木头到碎石路前行。

  宽不过1米的小路,没有护栏,旁边可能就是悬崖,专家们拿着仪器,边走边测。

  一些地方长满植被,一些地方是悬崖峭壁,人去不了,这时,无人机就上场了。

  无人机按照设定好路线飞行,上面绑着的磁通门磁力仪,实时地记录着各个点位的磁场大小。由于这种小型无人机,每20分钟就需要换电池,因此,一次设定的路程不能太远,不然就飞不回来了。每条路线都要飞两遍,磁通门磁力仪测到异常后,还需要换成光泵磁力仪进行进一步确认。

  无人机在上空来回飞,一点一点地探索着这一片神秘的土地。

原标题:揭秘川版百慕大“黑竹沟”:60公里长地磁异常
责任编辑:邢金根
返回首页>>Loading...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