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他在沙特读博奖学金7万多美金 住别墅图书馆坐拥海景

发稿时间:2017-03-09 10:50:16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

杨先津在图书馆的小白板前。

学生宿舍的客厅。

临海的图书馆,硬件设施非常好。

   2009年,中东沙漠之中崛起了一片绿洲——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近几年,这所大学成为教育界的网红,有中国学生称其为“dream school”(理想的大学)。

   这所大学录取的学生除了免除住宿、学费、医疗保险等费用外,每年还有2~3万美元的奖学金,还提供探亲的机票。学生公寓是2~3人一栋的小别墅,幸运的话还可以分到海景房。

   这所大学校园够美丽,坐落在海边,图书馆坐拥海景,远处是地标建筑灯塔,校庆还会放映美轮美奂的水幕电影……在这样一所大学求学是怎样的体验?为此,广州日报记者专访了一名在该校求学三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他说,在沙特不用担心生活问题,还有时间培养业余爱好,中国学生来求学是不错的选择。

   杨先津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为KAUST)已经学习了三年,现在是他读博的第一年。

   为转专业申请沙特大学

   他读博的典型一天是有课就去上课,没课早上去实验室,12时吃午饭。因为宿舍离实验室只有5分钟路程,会回去睡个午觉。14时左右到实验室,17时30分吃晚饭,晚上去实验室或图书馆看书。隔天会去跑步锻炼,周末晚上会和同学聚聚。

   杨先津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学的是软件专业,研究生在浙江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当时杨先津就考虑以后准备转攻读数学类的专业。正好,KAUST的几名老师来到浙大宣讲,其中一位是中国人。此外,他也听同学介绍过这所大学,并了解到这所学校有对他口味,研究数学专业和机器学习方向。

   “豪华的感觉”,学校的硬件过硬他早有耳闻。“当时对中东也不太了解,有种神秘感,对中东生活好奇,就申请了。”杨先津当时申请的是KAUST的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因为转专业,没基础,直接读博不可能完成,所以先读硕士。”

   每年招十余名中国学生

   KAUST在中国每年招收10余名学生。申请并不容易。但杨先津的申请比较顺利,全程在网上完成,也不需要像美国高校那样寄送成绩单。而且,等待录取结果并不漫长,“等了两三个月拿到offer。”录取通知是通过邮件告知,杨先津当时“很激动”。

   2014年的9月,杨先津乘坐飞机抵达沙特的吉达,校方已经安排专人在机场迎接新生。KAUST坐落在吉达以北80公里外的海边。那里是戈壁里的绿洲,环境优美、植被多样。

   杨先津抵达沙特后的直观感觉是“挺热”,当时是沙特最热的时候,温度有40多摄氏度。但KAUST在海边,沙尘暴少见,空气质量也挺好。

   校方的专车将杨先津拉到住宿中心办理完手续后又送到学校公寓。这不是普通的高校宿舍。学生公寓是小别墅,容纳2~3人,每个人都有单独的房间,床、书架、衣柜、办公桌,卫生间一一俱全,楼下是客厅和厨房。甚至有幸运的学生还能分到海景别墅。

   对于在国内住惯多人间宿舍的中国学生,这样的宿舍让人惊喜。不过杨先津觉得国内高校的宿舍也有它的好,“人多热闹”。

   “新生周”骑骆驼出海浮潜

   杨先津的室友一位是阿拉伯人,另一位是土耳其人。从最初开始相处,杨先津没有感受到与外国室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与人交往都差不多,礼貌、热情就好。”只是杨先津感觉刚开始语言交流不太顺畅,有时候说着说着还要查字典。

   正式上课前,新生有两周的空档期,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热身”项目:介绍校园、走访周边景点、学生融入的各类活动……“白天去参观学校,晚上各种会议,各个部门、老师会来介绍科研情况”。

   KAUST是沙特唯一一所男女合上的学校,在校园里,外国女生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在校外则需要穿上黑袍。这样的文化差异,提醒着杨先津身处中东。

   各种体育项目也穿插在这两周当中,骑骆驼、骑马、浮潜、出海钓鱼、打高尔夫球,冲浪等。杨先津感觉到学校花了很多精力安排,每天的项目都不同,“(这些项目)一般国外大学都有,不过我们时间算比较长。”

   最令杨先津惊喜的是,KAUST的生活设施比较方便,服务也细致周到。比如需要办理签证,只要给学校写信,会有专人提供帮助。代办也行,价格还不贵,只需要200多元。

   硕士待遇每年7万美元

   熟悉校园活动结束,杨先津开始了学业。他更加感到学校斥巨资打造的硬件,设备仪器对学习有帮助。比如,学校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做生物实验的学生想做就做,不用排队等实验室。

   让他感受深的还有图书馆。KAUST的图书馆坐拥海景不说,馆内配置的都是苹果电脑,学习体验如冲浪一般。图书馆有挂满整墙的白板,有时它会成为杨先津的作业本,在上面写满数学推理公式。

   透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可以看KAUST的海边地标建筑灯塔,有学生形容它的壮观,“晚上灯效全开,你会哭晕的。”杨先津说,灯塔既是观赏建筑,也是航船指示塔。夜晚发出五光十色的光线,灿烂得让人有些晕眩。

   水幕电影同样让学生们称赞叫奇。在校庆5周年时,曾放映一些教授做科研的场景,电影效果与3D媲美,杨先津第一次看到投影在水带上的电影也被“震撼了”。

   斥资打造校园硬件之余,KAUST对研究生的待遇标准也不低。杨先津收到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写的是7万美元/年,除了住宿、医疗、机票、保险、学费,还剩余2万美元/年。“基本上够用,在学校设施比较便宜。”如今,他的博士待遇提高到7.5万美元/年。

   硕士毕业论文可以不写

   在KAUST求学,杨先津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是“课堂讨论很多,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老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杨先津每个学期差不多修5门课,“作业多,有时要熬夜。”

   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写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写,上学的时限自然就有长有短。写毕业论文要上两年学,不写毕业论文则需一年半。杨先津感觉选择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比较多,他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毕业论文花了半年多时间,导师是一名葡萄牙人,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他很庆幸遇到一位好导师,给了他比较大的自由度,让他看论文,不懂的地方再问,在课堂上,小问题老师也会讲解得透彻。

   此外,杨先津还感受到国外同学做科研的别样态度。他们做科研比较细,追随自身兴趣,不会特别强调实用化,而导师也鼓励学生这种想法。比如,有一个团队研究沙漠里植物对盐碱性的抵抗性,“他们不太注重经济价值,就是特别感兴趣。”诸如此类细小的研究方向也有人在做。

   课余学会了潜水法语

   学校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这三年杨先津学到了新的技能,比如语言、潜水等,过得很充实。课余时,杨先津参加了不少活动,听音乐会、打球、法语班,他接下来还打算学习阿拉伯语,“阿拉伯语发音和中英文不一样,有些音发不出来。”

   “沙特很安定,人少,生活节奏很慢。”有时杨先津也会去附近的城市吉达购物。有一次,他在吉达的商场看到电视在播《三国演义》,有趣的是画面里是阿拉伯语配音的张飞。

   中国学生少不了中国菜。杨先津也经常在厨房自己煮饭,学校有三个超市,各类蔬菜、肉类、大米都能买得到。有时周末和同学聚会每人做一个拿手好菜共享美食,“鸡汁娃娃菜、酱牛肉、水煮鱼……”他说,偶尔还是要吃点辣的恢复战斗力,杨先津是重庆人,喜欢辣。

   这所大学并不都是家境富裕的学生,杨先津观察周边的同学,有钱的有,没钱的也有,不少阿拉伯同学还是工作以后再来求学的。KAUST提供的奖学金不像多数欧美国家的高校不给研究生提供奖学金,这给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2016年,硕士毕业以后,杨先津“想多学点”,于是他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博士阶段课比较少,大多数时间在办公室做科研。”

   “毕业后可能继续做博后,也有可能去工作。看自己发表的论文情况。”杨先津说,“在这边了解得更多,想法更国际化。”杨先津说在沙特不用担心生活问题,还有时间培养业余爱好,中国学生到KAUST求学是不错的选择。(记者 李华)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