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东北高校毕业生:我为什么不愿留在东北工作

发稿时间:2016-09-23 07:28:1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喜欢发展更快更开放的城市

  近年来,东北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经济不景气的气氛让高校毕业生们颇有感触。

  今年从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陈明,现供职于厦门国际银行总行风险评估部。陈明是四川人,在长春读大学,目前的工作却是从南京市的招聘会上找到的。

  “可能东北经济不景气,金融机构也少,外地相关企业来招聘得也少。”他说。

  参加长春各类招聘会时,陈明发现,金融行业只有部分商业银行长春分支机构和一些中小型证券公司招人,岗位大多是柜员或是客户经理,许多岗位还不招本科生。为了能找到好工作,陈明特别关注了南方许多重点高校就业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去南方高校招聘的金融机构不仅多,职位也更好”。

  陈明觉得,东北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还不完善,又赶上经济增长乏力,金融行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金融类毕业生去发达地区会更有发展。

  在不少东北高校毕业生眼中,他们求学四年的城市,前沿信息传递滞后,周遭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多年来没有太多改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去发展更快更开放的城市工作。”今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王鹏飞说。家在沈阳市的王鹏飞,目前在北京一家创业公司做品牌策划。父母鼓励他去南方或是北京等一线城市闯荡一番,多长见识。

  东北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和路径性矛盾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的东北高校毕业生眼中,当地的好工作是进国企或考公务员。只是国企岗位有限,对专业和学历要求严格;考公务员的成功率则更小。

  多位东北地区高校就业负责人认为,东北经济遭遇困境,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减少,但毕业生人数却在逐年增加,从而导致东北地区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

  作为吉林省内唯一的“985工程”高校,吉大毕业生比省内其他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有着较大优势。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钟新说,省内大多数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招聘岗位会向吉大毕业生倾斜。在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省内其他高校毕业生想在本地找到好工作更加不容易。

  “东北地区的国企招聘岗位名额有限,民营企业又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只能向外转移。”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海滨说。

  对于东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外流加速的现象,长期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刘海滨认为,问题的症结除供需矛盾外,还在于东北就业市场出现的结构性和路径性矛盾。

  对于结构性矛盾,刘海滨解释,相关专业毕业生与需求岗位之间供给不平衡。近年来,不少高校盲目开设热门专业,扩招硕士,大搞“专升本”,导致了劳动力和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对于东北地区就业存在的路径性矛盾,刘海滨认为,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的政治经济环境保守。他举例说,不少事业单位的招聘,环节多、规定严苛、耗时长,把不少毕业生拒之门外。据他了解,东北某城市每年教师编制资格考试时间都定在5月末到6月中旬,“这恰好是毕业生要离校之时”。

  按照市场规律,每年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是在毕业前一年的年末,来年的3、4月份是另一个高峰。刘海滨说,毕业生不可能在就业高峰期不找工作,而等到快毕业时参加事业单位的编制考试。每年5、6月份参加相关编制考试的,大多是就业高峰期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每年都要到全国调研招聘信息的刘海滨发现,东南沿海城市的招聘工作就很灵活,只要遇到人才,很多规定可以灵活变通。

  刘海滨说,东北人口外流的趋势,是该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高校毕业生姓名均为化名)

原标题:我为什么不愿在东北工作
责任编辑:吴章勇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