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近年来,在工科教育OBE理念的指引下,湖南科技大学特利得创新团队探索出一套别具一格的“产教创融”四维联动模式,打造了“企业命题-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反哺教育”的闭环式双创育人体系,为新工科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实践道路。
校企共建双创载体,真实场景锻造实践能力
特利得创新团队依托湖南科技大学材料学科资源优势,与西迪技术、湘潭新云科技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企业命题、双师指导”模式,学生团队在郭世柏教授和企业工程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整参与刀具产品从材料制备到市场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实践。团队成立的湘潭特利得切削刀具公司,不仅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更构建起“理论教学+实验验证+产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战化培养场景。近三年,累计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5人。
材料创新驱动技术升级,前沿攻关破解行业痛点
团队深耕材料科学领域,聚焦切削刀具行业耐磨性不足、崩刃等“卡脖子”难题,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验证”三级创新体系。通过IPBL(Industrial 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模型,将企业技术需求拆解为攻关课题,研发出无粘结相硬质合金材料、(W,Mo)C-Al2O3复合粉体制备技术、超细钨粉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等三项技术。这些技术极大改善了切削刀具的耐磨性和韧性,解决了刀具崩刃问题,使得刀具的制造成本降低30%,使用寿命延长6倍,时间成本节省40%,实现刀具制造行业的科技化转型升级。
赛创融合培育双创基因,多维进阶提升就业质量
团队构建“课程—竞赛—创业”阶梯式培养体系,在《粉末冶金原理》等专业课程中植入刀具材料创新案例,开发《先进刀具设计与制造》等特色实践课程模块。以“三代刀具研发”等真实项目为练兵场,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打磨技术方案,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2项。依托特利得公司实体运营,孵化出三代刀具研发等项目团队。通过“项目实战+商业运营”双轮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术,更培养出市场洞察和团队管理能力。近三年,团队成员推免至中南大学等顶尖学府35人,就业率保持100%,涌现出王佳鑫、郭荣臻、柳龙婷等创新创业典型。
产教协同贯通发展路径,闭环育人赋能区域经济
团队将刀具技术需求转化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形成“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研发的无粘结相硬质合金等相关技术,通过特利得公司实现产业化,已在湖南云箭集团、欧科亿数控等10家企业应用。将技术突破中的典型案例转化为特色课程教学,形成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的教学资源。这种“需求牵引—技术攻关—产业应用—教学反哺”的协同机制,既破解了企业技术瓶颈,又培养了行业急需人才。近三年,为区域刀具产业输送技术骨干多人,真正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特利得创新团队通过构建“四维联动”的双创教育体系,形成了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其孵化的特利得公司已成为典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地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