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生 曹志婷)2024年11月24日,首届民间文化达人故事汇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这一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是“大地留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重点项目。
深情大地培育民间文艺根深叶茂,鲜活故事讲述乡村发展时代变迁。郭爱和、茸芭莘那、丁兰英、郑芬兰、王彦之五位特邀嘉宾分别以《艺术赋能和美乡村》《我的追梦之路》《我与千年彝绣和绣娘姐妹的故事》《活在当下的传统——我与乡村的20年》《大南坡:共振村声》为题讲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郭爱和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在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建立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他说:“我们希望和美乡村不仅能为村里人带来生活上实在的改变,也能带动城里人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寻根之旅。”他发起的中国“当日”艺术展已经连续举办8届,以“美育中国”为核心,共邀请艺术家650人次,募集爱心捐款214.8万元,捐助挂牌洛宁县86所中小学的“美育教室”。
郭爱和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茸芭莘那,在别人眼里是一名“不务正业”的歌手。作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除了公益演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上。2023年3月,茸芭莘那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再次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建议》。通过不懈努力,同年,中央财政经费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立项,全国13个相关省份共同推进。她说:“梦想是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
茸芭莘那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丁兰英,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乡村工匠名师、2022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人物等称号。18年来,她植根楚雄乡土沃野,匠心钻研彝族刺绣技艺,焕活彝族刺绣传承发展。她创办的七彩彝绣传承团队86人,10年来累计培训学员16000余人次,带动12000余名刺绣爱好者加入彝绣产业发展。“择彝绣,终吾一生。”她说,自己未来目标是实现“民族刺绣,民族共绣,民族共享,美美与共。”
丁兰英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郑芬兰是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梭博物馆馆长。她说自己在乡村20年,坚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赋美乡村”。“将有温度的手艺融入‘美学+无废+美育’理念,不遗余力地推广‘非遗生活化’‘手艺在地化’和‘美育下一代’是我的使命。”她走遍30余个省份,寻到23000把梭子,唤醒乡村沉睡已久的手工技艺……
郑芬兰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王彦之,五位嘉宾中最年轻的一位“九零后”。她讲述了“一个村子和一群人”的故事,她所在的“左靖工作室”受河南省修武县政府委托开展“大南坡计划”,将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一点点改变成一个涵盖了美学实践、地方营造、建筑活化、景观提升、展览出版、儿童美育、地方设计与空间创新的联合体。2021年9月,大南坡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4月,大南坡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全国十佳’”案例;6月,大南坡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案例,还入选了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
王彦之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嘉宾的精彩分享之后,进入对话环节。主持人邓佳雯本身也是一位“民间文化达人”,她创办“非遗星球”,采访拍摄过近百位非遗传承人,制作“文脉颂中华”大型非遗传播活动宣传片,是北京市朝阳区文化产业带头人。
主持人邓佳雯在发言中。主办方供图
嘉宾们围绕乡村美育、青年返乡创业、非遗传承等当下热门的话题,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播者、乡村文化产业带头人、扎根田野的文化学者、文化乡建组织者实践者的典型代表,从各自领域不同视角给出独到见解,激荡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火花。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