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3月22日,广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大会探索广东产教深度融合新范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产教相向而行。”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介绍,目前,广东省已成立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覆盖数千家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其中,广州、深圳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家企业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入选数全国第二;培育建设12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顾万君表示,接下来广东将进一步加快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各试点城市加强谋划布局,统筹产教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多元化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落实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系列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主体,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打造产教融合新型载体,包括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此后,广东不少高职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纷纷联手“整活”,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与区域产业优势,成立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相关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了跨领域、跨区域联合。
“如果说校办工厂、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1.0版本,那现在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产教融合的2.0版本。”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凌靖波说,当前成立的产教融合平台,更注重匹配产业链的需求,而不只是单个企业或行业。
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看来,“要细化到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他说,要聚焦到课堂,在教材、教师、教法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符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如何补齐“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等短板,提升企业参与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霍丽娟建议,加大政策激励,制定成本补偿分担、多方投入的组合式激励制度,探索企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单元开展技术研发的模式。同时,加大专项投入和科研奖励力度,扶持校企协同创新的生产性、实体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