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对箱梁顶部进行敲击检查。谷雨/摄
平均年龄26岁,担负着济莱高铁线上13条隧道、20座桥梁的养护维修任务。春运期间,有这样一群“守桥青年”扎根大山,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护着济莱高铁的安全畅通。
济莱高铁是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是山东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泰山北麓行进,穿越济南南部熔岩区、低山丘陵区和剥蚀丘陵区,沿线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所以桥多、隧长、路基分散,设备维护困难重重。
从2019年参加工作起,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西工务段济南东路桥工区工长师昊就与济莱高铁一同成长,见证并参与济莱高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经过几年的历练,他对济莱高铁上的桥梁、隧道的技术参数如数家珍:“一年365天,我有超过300天在和它们打交道。”
1月23日8时,师昊和同事们集中在济南东特大桥桥下,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对箱梁进行检查。
高铁线路铺设大部分采用连续箱型结构组成的桥梁,内部都是空心构造,如同一张张“大肚皮”组合在一起,师昊和同事们就负责检查箱梁内部墙体是否坚固、箱梁连接处缝隙是否过大、通风泄水孔是否堵塞等,因为这些问题会影响桥梁的伸缩性,也影响旅客乘车舒适度。
顺着3米高的直梯爬进箱梁中,这些年轻人迅速进入作战状态,戴上头灯、防尘面罩,拿出检查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箱梁内部密不透风,光线和空气流动性都很差,最低的地方高度不足1.5米,必须躬身甚至蹲着作业。他们借助着头灯的微弱光线,沿着梁体一路检查。箱梁内尘土飞扬,时而呼啸而过的动车组发出的巨大噪声,在他们耳边轰隆作响。无暇顾及恶劣的环境,他们时而弯腰前行,时而半蹲记录。
“巡检时注意观察,不要放过任何一处‘蜂窝麻面’。”师昊叮嘱年轻同事们。师昊口中的“蜂窝麻面”是指梁体内部墙体的凹凸不平。
“小面积的‘蜂窝麻面’对桥梁整体的稳定性不会有影响,只需要记录并加强观测就可以了。但如果出现混凝土掉块、钢筋外露等情况,就必须及时修复。”师昊说,除了找“蜂窝麻面”之外,他们还要处置箱梁连接处的异物,否则异物可能会影响桥梁伸缩,为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冬季箱梁内部气温比外界稍高几度,梁体两侧的通风口就成了鸟儿筑巢的首选之地,通风口也因此经常被鸟窝堵塞。在处置鸟窝的过程中,师昊和同事们小心翼翼地将通风口的杂草清理干净,把鸟巢中的幼鸟转移到安全地带。
除了在“肚中”行走,箱梁与桥墩连接处的支座也是师昊和同事们检查的重点,桥墩低则2米,高则40多米,由于墩顶高度有限,大家只能半蹲着进行检查。冬天冷风刺骨,为检查支座位移是否超限,队员们要用检查锤敲击支座上的每一个螺栓,一个螺栓需要敲击3至4次,一天至少要敲上5000多锤。
师昊和同事们每天要这样上上下下很多次。即便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大家仍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状态。
由于地势变化,桥墩高低有别,为了方便上下桥墩,大家会选择高度较低的桥墩进行上下作业,有时两个较低的桥墩相距3公里左右,在高空中用餐是家常便饭,早上出发时带的午饭,已经变得冰凉,可看着外面波光粼粼的河面,听着高铁列车平稳通过自己检修的桥梁,每个人心里却暖暖的。
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直到确认完成巡检任务,一行人才返回地面休息。“虽然工作挺辛苦,但是想到能为千万旅客铺就平安回家路,我的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师昊的一席话道出了每名“守桥青年”的心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周琦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