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社会 >>  正文

我在北京有个家

发稿时间:2024-12-30 06:3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北京希望工程发起“我在北京有个家”对口支援青少年关爱项目5年来,多次举办“两地一家亲”活动,为各地青少年提供精神关怀和成长陪伴,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受访者供图

  一张黄色的手工贺卡,上面贴着紫粉色的手绘小花,还有4个绿色的立体字“感恩有您”。这是新疆女孩苏比努尔为“北京亲人”牛璐瑶制作的礼物,牛璐瑶一直珍藏着。

  苏比努尔今年11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读五年级。早在2020年,援疆干部牛璐瑶就通过“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与苏比努尔认捐结亲,这个新疆娃娃从此多了一个“北京亲人”,也多了一份来自远方的牵挂。

  为助力贫困地区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2019年,北京希望工程发起了“我在北京有个家”对口支援青少年关爱项目。每届项目持续3年,北京市爱心人士为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提供助学金支持,项目多次组织“两地一家亲”活动,既有物质资助,也有精神关怀和成长陪伴,并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年来,和苏比努尔一样拥有了“北京亲人”的边疆孩子有4800多个。他们多了一处心灵的依靠。

  当“边疆娃娃”遇到“北京亲人”

  苏比努尔的妈妈是裁缝,爸爸从事二手车相关工作。家里孩子多,负担较重。团和田地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与认捐结亲、获得资助的孩子,大部分家庭困难,需要帮扶。有的孩子是援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主动结对。

  牛璐瑶第一次见苏比努尔时,她7岁多,比较腼腆,不爱说话,总是以微笑点头来回应。“小姑娘特别可爱,是我想象中女儿的模样。”牛璐瑶说。

  援疆期间,牛璐瑶经常抽空去学校看望苏比努尔。渐渐地,苏比努尔开始习惯和这个“北京亲人”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比如这个学期考了多少分,联欢会表演了什么节目……

  2023年,牛璐瑶在结束援疆工作,去苏比努尔的学校告别时,小姑娘冲上去一把抱住了她。“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跟孩子共同成长。”牛璐瑶说,能给孩子情感上的呵护、支持,也是自己的成长。

  “北京亲人”闫瑞璟也有类似的感触。作为北京市大兴区青联委员,闫瑞璟2023年3月与和田县吾宗肖乡中小学的米娜瓦尔·艾山结对认亲。

  见到小米娜的第一面,闫瑞璟就被孩子的淳朴和真诚触动了。“孩子笑得特别灿烂。”上个月,闫瑞璟刚为小米娜挑选了一件红色的长款羽绒服寄了过去。“希望她能感受到,在远方还有一群人在关注和支持她。”

  援疆期间,牛璐瑶作为“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和田地区负责人,积极推进“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落地实施,共促成164名北京爱心人士与和田少数民族儿童结对,募集助学金92万余元,每年由北京市政府出资支持“我在北京有个家”亲子京和两地双向交流。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推进“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共促成340人次与和田青少年结对认捐,募集助学金155万余元。“‘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已经成为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促进当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李志遂指挥说。

  在北京,看见更大世界

  “北京好大!我想来北京上大学!”参加完交流活动后,苏比努尔激动地和牛璐瑶说。

  “这都是孩子最直接简单的表达,代表她们真实的心声。”在牛璐瑶理解中,“我在北京有个家”采用的结对认亲方式,让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最初,“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主要是“北京亲人”前往新疆和当地孩子结对。2022年暑假,在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牛璐瑶和同事开始谋划带孩子去北京。

  项目实践过程中,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不仅出资,也在出力。2023年7月,新疆和田到北京的直飞航线首次通航。得知将有35名受助青少年来京研学,闫瑞璟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其他爱心人士深夜到机场接孩子们回酒店。

  这次北京的见面,苏比努尔给牛璐瑶带来了妈妈亲手缝制的绸裙,图案是新疆当地特色的艾德莱斯纹样。“孩子妈妈只根据和我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就剪裁出了裙子,很合身。”牛璐瑶感慨,“孩子妈妈把祝福一针一线缝进了裙子里,是一份难得又珍贵的心意,我会珍藏。”

  2024年暑假,团和田地委举办的石榴籽祖国行·“我在北京有个家”和田少年研学营中,有3名来自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平均年龄11岁。在天安门观看了升国旗后,他们的脸上满是激动,眼睛里闪着光。

  带孩子们来北京的阿迪拉·艾合买提老师,在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6年。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向往更大的世界,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可以用眼睛去发现美。

  “这次还有爱心企业给孩子们捐赠了助听器。我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去体验、去收获、去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阿迪拉·艾合买提说,希望未来有更多特殊孩子通过类似的结对交流,感受到更多爱,提升生活幸福感。

  “第一次来到无限向往的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观看升国旗仪式,当看到国旗护卫队庄严地护送着国旗,整齐划一地进行升旗仪式的那一刻,我们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来自新疆和田县第三中学的阿卜都巴斯特·吐孙巴克在研学营总结会上腼腆又坚定地说,“从那一刻开始,我爱祖国这几个字就刻在了我的心里”。

  用丰富多元形式回应孩子需求

  北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王新月,在2019年和2021年两次参与了“我在北京有个家”结对认亲项目,和两名新疆孩子结对认亲。而维持日常交流沟通的,是王新月的孩子王郁铭。

  王郁铭是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好和远方的小伙伴同龄。今年7月,王郁铭跟随“我在北京有个家”青少年融情交流营,来到新疆和结对的小伙伴见面,还特意为远方的朋友带去了一个篮球。学习陈祥榕烈士卫国戍边的英勇事迹,跟随边境民警踏上巡边之路,携手参观和田博物馆……双方青少年同吃、同住、同活动,互赠精心准备的爱心礼物,还共同安装了“希望书桌”。

  “孩子回家后,和我说能见到新疆小伙伴特别好,滔滔不绝讲了大半天。”王新月说,“相距很远的朋友终于线下见面,这种同辈陪伴的感觉真好。”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金芝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不断完善。最初的“两地一家亲”活动以孩子来北京为主,在和各个援疆指挥部讨论后,今年增加了“双向奔赴”,组织北京的青少年代表去当地。“这样边疆的孩子不仅有‘北京亲人’的关注,还能获得同龄人的关心。”

  “我在北京有个家”正在用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回应孩子的需求。

  此前,在新疆当地走访调研时,刘金芝和爱心人士发现,许多孩子家中的学习环境不好,大部分是在茶几、炕头写作业,更别提有一个独立的书房。于是,北京希望工程在“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基础上设立了“希望书桌”,为当地孩子购置了书桌。

  “设计书桌时,我们还邀请了心理专家把关,力求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刘金芝介绍,“这样把书桌往房子里一放,哪怕周围再乱,孩子也能拥有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

  书桌送到孩子家中时,还是一堆零散的配件。前去交流的青少年和当地孩子一起看说明书,拿着工具分工协作,共同组装。“有的孩子一开始比较害羞腼腆,接了礼物就直接回屋,交流不多。但书桌不一样,拿到了要看图、拿工具,配合着装好,一来二去就聊起来,孩子的心门也逐渐打开,愿意分享他的生活和想法。”刘金芝说。

  除此之外,航天知识科普、与体育冠军有约、石榴籽祖国行、融情展演服装秀……“我在北京有个家”项目还融入了更多新鲜有趣的活动,地点也扩大到新疆和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等多个区域。截至目前,已募集善款920余万元,覆盖5万余名青少年。

  “30年来,北京希望工程将帮扶青少年工作深度融入党的青年工作整体布局,把握青少年有学上、学得好、能成才目标需求的转变,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传播新希望。”刘金芝说,“我在北京有个家”对口支援青少年关爱项目未来还将继续依托“1+5+N”基本模式,培养一批“三交”青少年使者,汇总一批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案例素材,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原标题:我在北京有个家
责任编辑:杨逸凡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