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火爆的“做饭糊弄学”,是对失衡生活的自我疗愈

发稿时间:2023-05-24 20:4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杨鑫宇 中国青年网

  关于做饭这件事,你是“美味派”“营养派”,还是干脆放弃下厨,转投“外卖派”?最近,越来越多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开始成为“糊弄派”的一员。在各大社交媒体搜索厨艺相关内容,可以看到众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糊弄”出来的饭菜,并分享其减少配料、精简工序、缩短烹饪时间的心得体会。这种随心所欲、近乎凑合的做饭风格,被舆论调侃为“做饭糊弄学”。

  除了少数专门靠“整活”视频吸引流量的职业博主之外,大多数喜欢“做饭糊弄学”的人,都是面临一定生活压力,无力在做饭上下太多功夫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背井离乡,独自在海外学习、生活的留学生,以及每天夙兴夜寐、疲于奔命,被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的上班族,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群体。

  对前者而言,每当他们的“中国胃”怀念起家乡味道时,用自己的“半吊子”厨艺加上手边能弄到的食材“糊弄”出一桌中餐,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对后者而言,他们未必没有好好做饭的厨艺,也不难买到合适的食材,唯一的问题,只在于他们永远挤不出足够的时间。在这两者之间,最早捧红“做饭糊弄学”的是留学生,但从人数上看,上班族才是当下“糊弄派”的主体。

  对那些不曾有过类似境遇、每天都能吃到心仪食物的“幸运网友”而言,看到形形色色的“做饭糊弄学”视频,多半会扑哧一声笑出来。毕竟,相关视频中的烹饪操作看起来往往相当离谱,视频发布者绘声绘色描述做饭过程的口吻,也显得极具娱乐精神。然而,在屏幕的另一端,似乎趣味十足的“做饭糊弄学”,很可能是另一群人真实生活的常态。每个被省略的步骤、每种被删掉的食材,背后都是生活的缺憾与无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将心比心,如果有能力、有时间给自己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谁愿意天天“糊弄”度日?这些网友通过主动分享,把“糊弄”变成一门流行于互联网的显学,既是为了交流实用经验,也颇有几分苦中作乐的意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既能找到可以和自己产生共鸣的同道中人,也能在网友的关注中为自己的无奈之举赋予更多意义。从这个角度上看,“做饭糊弄学”的火爆,对不得不“糊弄”的当事人而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疗愈。

  对于这种现象,有专家指出:做饭糊弄学之所以能够切中这么多年轻人的心理,是因为它简单便捷、上手快,正好对应上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就现实情况而言,这句话没有说错。但我们应当意识到:让年轻人不得不“糊弄”的根本原因,既不是“一二线城市”,也不是“快节奏生活”,而是一些在未来可以也应当得到改善或消除的具体问题。

  留学生的生活条件,主要取决于其家庭能为他们提供的支持,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自理能力,在此姑且不做展开。相比之下,迫使上班族在做饭方面选择“糊弄”的压力来源,其实是可以得到针对性治理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要上班赚钱养活自己,这本来就是生活的常态。但是,不论是从劳动法规还是社会理念上看,正常的工作条件都应满足“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还有8小时留给自己”。

  一个年轻人投入“做饭糊弄学”的怀抱,暗示着他的工作与生活很可能已经失衡。对此,社会各界还应着力营造出一个对劳动者更加友好、更严格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职场环境,进而让每个人都能留出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更加和谐美满。这和“快节奏生活”并不矛盾,也不应因城市、地域而异。

原标题:火爆的“做饭糊弄学”,是对失衡生活的自我疗愈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