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于今:市场力量参与将保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可持续性

发稿时间:2023-03-06 18: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认为,这说明今年以及未来多年,国家将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调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并在“双碳”国家战略下,通过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切实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从当前各地实践情况看,城市更新项目大多数还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未来需要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将保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可持续性。

  于今说,2022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65.2%,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中国城市从大拆大建的粗放时代迈入留改拆的存量更新时代,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低碳发展阶段,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问题、新形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于今认为,十九大以来,我国城市更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3月1日,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除了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在城市更新方式与思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总体上我国城市更新还存在着改造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忽视城市文脉的保护等问题。城市更新不仅仅是解决“衰退”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好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力地促进城市更新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于今特别指出,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混淆了城市更新行动的宗旨与目标,淡化了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仅从虚构的顶层设计入手建构智慧城市注定是要失败的。各地政府应该站在更高位置看待城市更新,要树立向善的、以民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更新系统观。

  据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准确研判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8月30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加快补足功能短板、提高城市安全韧性等多项城市更新规划原则和指导意见。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列入重点工作,并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随着城市更新相关配套政策的不断落地和实施,各地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相关的规划和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