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王稼琼:传承“双奥”遗产,建设全龄无障碍出行首善之区

发稿时间:2023-01-20 18: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杨月 通讯员 罗芳)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1月15日召开,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并将“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的任务清单。

  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稼琼代表提交了关于无障碍出行的建议,王稼琼指出:无障碍出行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被誉为社会大众的交通线、安全线、生命线,其建设水平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交通强国建设质量,事关亿万家庭福祉。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出行不便的人群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享文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城市治理“必答题”。在北京这座人口逾2000万、城市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的超大城市里,每一处“微改造”都考验着大城之治的“绣花功夫”。中国青年网记者对王稼琼进行了专访。

  北京引领全国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

  积累了 “双奥”遗产

  自198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开始,到1991年建成全国第一条盲道,再到2004年第一条11.65公里的无障碍公交线开通;从1988年拟订全国第一个无障碍设计规范,到2004年5月全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再到2021年《北京市无障碍环境条例》作为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新条例,正式实施……北京引领着全国的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

  王稼琼梳理,为筹办2008年北京残奥会,北京年度建设和改造无障碍设施达到1000多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枢纽的无障碍综合改造率也分别达到了50%和80%以上。为迎接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公交、地铁线网基本形成顺畅的无障碍出行环境。2008年北京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两次盛会从无障碍理念、标准、设备设施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目前,北京城区共有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1.2万辆无障碍公交车,占城区公交车总数的80.12%;全部27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459座车站提供了无障碍预约服务,在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位置图和现场招援电话。

  在王稼琼看来,这点点滴滴,都是北京在无障碍出行方面积累的“双奥”遗产。

  北京无障碍出行与首善之区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

  2021 年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441.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1%,持证残疾人超55.8万人,占总人口2.5%, 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不便人口超过500万人。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应率先垂范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成为全龄友好出行的首善之区。

  “目前北京无障碍出行距首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主要体现在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不系统、不衔接、不实用、不持续。”王稼琼说。

  王稼琼举例,如无障碍设施未能完全覆盖各种出行场景,未考虑交通工具间、交通工具与建筑间的无障碍衔接问题,未能从特殊群体的视角考虑无障碍出行设备设施的实用性,部分无障碍出行设施被占用、维护不到位、利用率低等等。

  这份关于无障碍出行的建议中,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一体化统筹实施不到位,城市更新工作中,多针对单一主体进行实施,缺少系统化解决方案。二是新技术运用不足,智慧化无障碍平台建设缺失,无法为盲人、视力障碍等人群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三是动态监督机制缺失,缺乏对无障碍基础设施、交通工具、运输服务等的动态监督与评估,长期有效的激励或惩罚机制尚未建立。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依托政府,缺少市场性和经济性的项目分析与开发。

  传承“双奥”遗产,

  建设全龄无障碍出行首善之区

  无障碍出行覆盖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及运输服务,是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设时间长、难度大、社会代价高。

  王稼琼指出,北京应围绕首都功能定位,以首善为标准,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传承“双奥”建设宝贵经验,聚焦全龄友好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多部门协同推动无障碍出行设备、设施、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和规范化应用推广,形成可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推广的标志性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体来说,哪些工作可以立刻着手推进?

  首先,结合城市更新工作,王稼琼建议,专项设立无障碍出行改造的标志性示范项目,全力打造高水平建筑、交通、信息、服务一体化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是聚焦老旧交通枢纽重点站区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无障碍出行标准。二是解决交通与建筑的结合部、交通换乘、站台与车厢、差异化人群出行信息服务等问题,打造系统化无障碍出行示范工程。三是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一批无障碍出行设施装备高端制造明星企业。

  其次,打造无障碍出行平台,逐步整合数字化地图、无障碍交通导乘系统,提升无障碍出行智慧化程度。王稼琼建议,一是以发展数字新基建为契机,打造无障碍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门到门的出行服务。二是建设全域无障碍数字地图,利用北斗精准导航为盲人、视障人士提供便捷的生活出行服务,解决盲道利用率低、对骑行和轮椅不友好的问题。三是提供车站、楼宇内导航、“一键叫车”等特色出行服务功能,提升无障碍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再次,将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作为专项内容纳入工作巡查、城市体检等工作中,确保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成效可持续。王稼琼建议,一是将无障碍出行体系的巡查纳入“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创建的日常巡检工作中。二是在年度“城市体检”过程中,进行无障碍出行专项检查,并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认证标准规范,开展区、市级无障碍出行环境系统评估。三是组织开展无障碍出行环境的社会满意度调查,将无障碍出行率作为政府工作业绩指标之一。四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无障碍出行环境进行认证,培养无障碍出行专业运维、管理人才。

  最后,采用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投资模式,在无障碍出行环境方面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王稼琼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引导基金作用,支持设立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专项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无障碍出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二是协调解决城市出行无障碍改造的用地,对无障碍出行升级改造的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审批。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