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宋莉)12月7日,第七届“新理念 新模式”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研讨会(线上)(以下简称“双新会”)正式开幕。来自全国30个省区百余家校内外教育单位、高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界代表参与线上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师资培训部部长潘振凯主持,另有70余万网友观看了线上直播。据悉,本届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四十周年贺信精神,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聚焦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探讨新时代校外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新理念 新模式”第七届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兴趣小组活动研讨会(线上)12月7日正式开幕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儿童中心自2010年发起并主办“双新会”,历届主题紧随教育变革,满足家长与儿童需求,为全国校外教育兴趣培养工作提供转型创新实践参考。他呼吁校外教育工作者注重培育儿童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校外教育学科建设;要积极拥抱数字教育新变革,推进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进一步实现。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朱立达强调,儿童的整体科学素养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提升儿童科学素养任重道远。他建议校外教育单位在未来科普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鉴、形成合力,共同照亮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秘书长张玉勋提出,“双新会”始终在总结校外兴趣培养模式的变革成果,为校外教育发展提供了风向标。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将会继续与中国儿童中心携手推进中国校外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徐梦周指出,作为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要方位之一,儿童思想引领的重要角色之一,共青团会积极与中国儿童中心携手,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筑牢教育防线。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不断强化少年儿童社会化工作能力,组织少年儿童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是为党育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围绕本届“双新会”主题,六位专家学者在主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方向,解析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研议“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改革的趋势,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与价值。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表示,儿童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国家大力加强顶层科学谋划与统筹发展,加快儿童保护措施出台。其中,《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全面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儿童发展和儿童工作的目标任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高书国表示,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分析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所具有的内生动力、本质特征、文化创新、共建共享和党的领导等特点,针对新时代校外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进行趋势分析,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桑国元教授提出,在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议题。他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方法与独特性,并结合案例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三阶段、四环节、八步骤以及设计六要素,展示了教与学方式的发展历程。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院长指出了逻辑思维、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创造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他说,教师要用“大观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心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用思想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认为,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校外教育应超越事实性知识观,秉持方法性和价值性知识观,探索“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新路径,促进育人方式深化改革。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解凯彬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全国22个城市开展的“青少年科学素质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各地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区域差异显著、普遍缺乏稳定且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科技教育组织部门之间存在“体制性障碍”等现状,为此他建议,要开展科技教育宣传、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技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协同机制,促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落实。
江西省妇女儿童中心(左)、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右上)、无锡市少年宫(右下)在线上同步收看研讨会开幕式。主办方供图
据悉,“双新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于2010年发起并主办,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6届。本届“双新会”以“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 培育新时代大国少年——校外教育责任担当与融合创新”为主题,为期5天。未来还将举办红色教育、科学教育、儿童美育、自然教育、场馆教育、学习方式等多个专题论坛,进一步探讨未来校外教育的多元发展与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