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河南尉氏:在焦裕禄精神的锤炼地上 谱写乡村振兴时代篇章

发稿时间:2022-08-17 16:19:00 作者:张香丽 王文坛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开封8月17日电 (张香丽 记者 王文坛)提起焦裕禄,大家一定会想到河南省兰考县,但其实,焦裕禄一生为党和人民工作了18年,其中两度在尉氏县工作,时间长达6年。这6年是焦裕禄工作最危险、生活最艰苦、经历最丰富的6年,可以说尉氏县是焦裕禄精神的锤炼地。 

  8月15日,“‘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开封市尉氏县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参观焦裕禄在尉氏的办公旧址,倾听其生前同事侯文生及劳动楷模王小妹讲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实地感受尉氏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采访团走进尉氏县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张香丽 摄 

  据介绍,1947年,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来到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首次赴尉氏,焦裕禄先后担任尉氏县原彭店区(今许昌鄢陵县彭店乡)区委常委、区工作队指导员,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完成淮海战役支前任务;任尉氏县大营区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带领群众种植柳树抵抗风沙,发动群众力量捕捉并枪毙了土匪头子黄老三等。 

  1953年6月,焦裕禄从尉氏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1962年6月,河南省委任命焦裕禄为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带头解决尉氏、扶沟、鄢陵三县交界处多年的土地纠纷问题…… 

焦裕禄的在尉氏工作旧址。张香丽 摄 

  两赴尉氏,6年时间,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期间,转换多种角色,历练多个岗位,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县级领导干部,并在尉氏结婚成家。尉氏县是焦裕禄人生经历当中的重要一站,为他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缅怀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尉氏县委、县政府于2014年筹建了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该展览馆是焦裕禄1962年在尉氏任县委书记处书记时办公所在地,小小的屋子里摆放了一床一桌一把椅及当年焦裕禄的手泽。在此明窗之下,方寸之间,焦裕禄秉烛夜读学习了众多理论著作。 

焦裕禄的工作手稿。张香丽 摄 

  通过书籍笔记,采访团近距离感受到,在汛期来临时,他担心贾鲁河的水患是否会殃及两岸庄稼,群众能不能吃饱肚子;农忙之时,他谋划着大桥乡席苏村村民的农业生产,为壮大集体经济殚精竭虑;秋收时节,他牵挂着尉氏、扶沟、鄢陵县三地的土地纠纷,时刻惦记着如何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团结、幸福祥和的日子…… 

  93岁高龄的侯文升曾经是焦裕禄的秘书,和焦裕禄共同战斗过,他为采访团讲述了“三擒黄老三”的故事,“焦裕禄英雄虎胆,甚至单刀赴会、深入匪穴与土匪势力斗智斗勇”,生动形象,仿佛历历在目。 

王小妹讲述焦裕禄的故事。张香丽 摄 

  “王小妹十八岁,型地耙地她都会,大家都学王小妹,不畏艰苦不怕累,争当青年先锋队。”这是焦裕禄曾编写的一首顺口溜。今年已是89岁高龄的王小妹,是焦裕禄在尉氏县发现、培养和树立的第一个劳动模范。 

  一直以来,王小妹在尉氏县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和各大中小学校园,宣讲、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作为焦书记培养的人,我要全心全意地宣传焦裕禄精神。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王小妹说。 

张市镇高标准农田。张香丽 摄 

  如今,70多年前,“风起黄沙飞,地薄苗不长”的“穷沙窝”变为高产田。在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田野好似绿色画卷铺展开来。微风吹过,激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 

  “今年是史无前例的丰收年,小麦平均单产504.93公斤,最高单产达到每亩863公斤。”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尉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超杰兴奋地说。 

  “焦裕禄带领群众植树防沙、压柳固沙,大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如今,尉氏县耕地面积132万亩,是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郑超杰说。 

张市镇高标准农田。开封市委网信办供图 

  近年来,尉氏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粮食生产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来抓,立足本职、忠实践行、创新举措,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2.6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如今,在河南尉氏,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鼓舞着新时代的中原儿女砥砺前行,在这片热土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