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女士优先车厢,尴尬在哪儿?丨媒体札记

发稿时间:2022-01-08 18:1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任冠青 中国青年网

  “恭喜你2022年成为美丽的女士,祝你减肥成功!”新年伊始,一段女子在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内挨个嘲讽男乘客的视频引发热议。争议发生后,深圳地铁表示该车厢并未禁止男士使用,让座遵循自愿原则。

  这位女子的情绪为何如此激动?可能是成年人在多重压力累积下的“崩溃瞬间”,也可能是看到男性乘客太过争抢、并未谦逊礼让的不忿。目前,仅凭一段视频,很难还原事件全貌。但透过此事,我们不难发现女士优先车厢在现实中面对的多重尴尬。

  尴尬之一,是设立女士车厢目的的含糊不清。据报道,深圳地铁在2017年推出女士优先车厢,旨在地铁公共交通领域倡导进一步关爱女性和尊重女性。这一举措的初衷当然饱含政策善意,而此后之所以屡屡引发争议,主要还是在何为“关爱和尊重女性”这一点上有分歧。

  目前,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的具体考量主要有两个:一是倡导礼让女士,保证女乘客有座位;二是减少“咸猪手”骚扰事件。

  对于第一条,社会的质疑点主要在于:倡导女士优先,有必要专辟一个车厢进行吗?这种“隔离式保护”的方式,是否是对女性的另一种变相歧视?《钱江晚报》评论员陈江就认为:“本人作为一名女性,觉得除了孕妇之外的女性并不比老弱病残更需要被优先照顾。如果说,女性和男性一起挤地铁可能被侵犯,这种认知其实是把女性放在弱于男性的‘第二性’思维,恰恰是不够尊重女性的结果。社会尊重和爱护女性,不应止于一节车厢的优先。尊重和关怀,应该存在于人们的心间。”

  对于避免地铁性骚扰,不少人也指出:设立专门车厢恐怕治标不治本。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制度和法律上入手。2019年,《新民晚报》曾发文提出:“加大反对性骚扰的宣传、加大对‘咸猪手’的打击力度,鼓励受害者勇敢站出来、鼓励周围的人不做冷漠‘看客’,是更有效的做法。”

  与此同时,管理原则上的不清晰,也使女士优先车厢容易陷入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激化性别对立的困境。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让座到底是自愿还是强制。对此,《光明日报》的时评直言:“这就形成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悖论——在女士车厢里,不让座,是有违‘女士优先’之名;必须让座,又何来的‘自愿原则’?”

  评论员胡欣红也对此类话题频频陷入口水之争表示担忧:“令人遗憾的是,在网络中,很多人对此事的评判偏离方向,一些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性别对立色彩。对于这种制造社会裂痕的话题,应当引起足够警惕,及时引导其回归理性探讨的范畴。”

  此外,在推行过程中,女士优先车厢时常展现出一种设立初衷和现实实践的割裂感。换句话说,现实情况往往与优先车厢预设的“脚本”不同。红星新闻的一篇评论分析:“乘客选择地铁出行,要么出于经济考虑,要么为了避免交通拥堵。一旦遭遇早晚高峰,注定要与人潮汹涌正面交锋。如果乘客都被挤得‘脚不沾地,身体架空’,还硬要求男士发扬绅士风度,未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男性乘客也曾表示:很多时候完全没注意到这是女士优先车厢,“地铁人太多了,每次都是被人群推着走,车来了又被挤上去,根本没时间看是什么车厢。”另一方面,若是乘客错峰出行,地铁人流并不多时,也就没必要专门前往女士优先车厢了。

  对此,“封面评论”总结道:“实际的游戏规则,不仅取决于订立者‘最初的设计’,也取决于实景下的博弈与演化。”要真正解决女士优先车厢的尴尬,关键还在于明确规则,有更为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和细化安排。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你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周再见。

  撰文/任冠青

  编辑/黄帅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