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杨月 通讯员 骆燕)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残疾人的领导和参与:走向一个包容、无障碍、可持续的后疫情世界”。日前,记者探访了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感受这座富有包容性、无障碍示范性的人文建筑之美。
在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向西南方向眺望,一眼就能看到那座与蓝天同色系的高大建筑,蓝色的玻璃幕墙宛如楼海中泛起的波浪,伟岸的建筑主体像一面高耸的船帆,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驭船启航。这座外表装饰一新、旧貌换新颜的高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于今年12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展露新颜、开始试运行的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它有一个十分靓丽的称谓:“汇爱大厦”。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民心所向、期盼已久,“汇爱大厦”顾名思义:将社会的大爱汇聚在残疾人朋友的身边和心头。
首善之区,展示人文的窗口
这绝非一般意义的大楼。总建筑面积为3.32万平方米,主要承担组织开展残疾人服务示范、孵化推广助残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实训、开展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展示交流等职能,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人文形象、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和首都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国内高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的示范样板,被冬奥组委列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对外接待展示窗口单位。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它不仅有对外展示功能,更是“首善之区”北京市的重点民生工程,中心坚持公益性服务方向,为北京市户籍的全年龄段的各类残疾人提供服务,具有残疾人职业康复、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实训、艺术康复、服务孵化、活动交流和宣传展示十项服务功能,是全市残疾人专业化、综合性服务示范阵地。这里设有350张床位,为16周岁以上残疾人提供短期寄宿托养服务;开设咖啡厅、超市、书店、简餐厅、烘焙房,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实训服务;开展康复训练、服务孵化、艺术康复、融合观影等服务,并为助残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活动等提供公益性保障服务的综合性服务阵地,是专业化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助残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残疾人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等。因此,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它承接未来“残健融合”所有功能必备的基础条件,精准精细、一丝不苟地实现无障碍设计目标,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北京无障碍新地标,使命必达。
现有改造,华丽转型成奇迹
走进大楼,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工程的扫尾、场景的布设、相关助残服务机构的入驻等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国家级的无障碍精品项目,直到最后时刻仍在用心地打磨,无障碍专家团队还在现场,与施工人员一起精心地研究着每处盲道的精细铺设,各楼层的标识系统安装等。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大楼的工作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一起忙碌,他们严谨务实、因地制宜、精细创新地对待每一处铺设和安装,专家们感慨:任何一个无障碍精品工程的呈现,都不是凭空轻易就能产生的。精准化的设计、精细化的施工是让美妙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关键。大楼整体系统的无障碍环境,从立项到设计再到施工历经多重环节,直到投入使用之前还在不断的优化之中,无障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建设者的追求。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现场,室内大厅在精心布设,工作人员不厌其烦摆来摆去;在盲道铺设现场,仍能看到无障碍专家、盲人体验者与工程管理人员,沉浸于对盲道的深度研讨、打样、臻比、试铺、测试、色比、远程调整等繁杂又枯燥、精准又细腻的匠心打磨中。大楼里盲道铺设在遵循规范标准的原则下,已逐步提炼出一套切实满足视力残疾人的普遍需求、场景高品质的室内盲道示范案例。同样,就是在原有旧有工程改造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布局、用品选择、抓杆安装、尺度精调等也是反复微调校正,体现出一种匠心和暖心。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承担这个项目设计的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建筑师王佳。当初他那些美好的设想还只是“纸上谈兵”,现如今已变成了现实。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这座原本普通的写字楼成功实现了华丽转型,在多方智慧的碰撞下,在众多无障碍专家的专业支持下,大家不仅完成建筑功能的嬗变,而且赋予了大楼别样精彩的“新生命”,使之成为现有建筑无障碍改造成功的典范,其无障碍专项设计方案2020年获得“全国首次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之一”,2021年还被住建部和中国残联评为“全国首次无障碍环境建设22项优秀典型案例之一”,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系统周全,温馨备至成特色
这是一个多方协同合作的成功典型案例。在工程建设阶段,建筑师、专家、施工团队、残疾人体验者与管理工作者形成合力,管理者的高端定位、科学统筹、严谨布局,设计施工者的精心设计、严细落实,专家团队的严格把控、陪伴指导,形成畅通对接、协同作战、共建共享、齐心打造、精心培育的工作机制,融入全过程咨询、全链条闭环、全系统流程的无障碍策划、咨询、评审、监督、优化、体验、评价的系统体系,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机制的一个模板。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无处不在的无障碍细节,是这座大楼最温馨的特色之一。无障碍设计体现在:水平交通系统、垂直交通流线、服务设施、托养空间、公共空间、标识信息六大方面。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活动的区域,就有无障碍的活灵活现。无障碍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处角落,无所不在、无所不含,达到的效果是“汇聚无声的关爱”,不让使用者感到是刻意而为,而于无形之中体现无障碍设计魅力,真正实现“通用设计,残健共享”。同时对大楼周边1公范围内无障碍环境也进行了全面的整改提升,为残障人士和需求者提供安全、便捷、舒适、自如通行的无障碍条件。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因为是初次探访,这次大家仅对水平交通系统、垂直交通流线和托养房间等进行了初步了解。专家们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出入口都实现了最便捷最安全的通行;场地内全部实现了“逢棱必圆”“逢坡必缓”“逢滑必涩”的要求;楼内的八部电梯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而且在设计中采取的原则是“基于规范而高于规范”,在楼梯和电梯的设计上,也处处蕴含着创新;托养区的无障碍设施及细部设计,满足各障别托养人群的使用需求。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里所有的窗户都采用低位开关把手,方便轮椅使用者开关;所有的电源开关、电梯按钮都同样设置了低位脚触式开关,这样方便上肢障碍者使用,温馨备至。
奇思妙想,化解难题成亮点
这是一个对现有建筑整体无障碍设计改造的项目,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建筑师与全国无障碍智库专家团队合作,在集体智慧中获得了灵感,以“神来之笔”达到了“妙笔生花”之效。让一座普通的写字楼“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无障碍建筑的典范,成就了一个城市大型残疾人专业服务的建筑。
建筑还有几个亮点令人印象深刻。亮点一,是“生命之树”奇妙的创意。“生命之树”就是此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大楼的整个外立面就是以大树的造型呈现。走进大楼,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四棵巨大的“生命之树”直指苍穹,圆形的玻璃穹顶透进太阳照射进的自然光,滋养着这一棵棵“生命之树”。其实,这原本是四根普通的柱子,被设计师奇妙地赋予了一种深刻的寓意。意在象征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首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象征着北京市残疾人工作的“四词”理念:“平等、融合、共享、阳光”。这是设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和精美呈现,“生命之树”奇妙的创意,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亮点二,是“书山有径” 巧妙的设计。这是大楼无障碍设计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个,位于主楼的正厅。这里原本是一个能显示大楼气派高大的三层楼梯,从一层大厅直通二楼。在设计建设阶段,无障碍专家对这巨大的楼梯产生了质疑,即便是“残健融合”,即使是楼内有多部电梯,但那高大的楼梯也会让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望台兴叹、望而生畏。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是要体现“就近就便”的原则,不能舍近求远。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考虑,建议对这巨大的楼梯进行改造。怎么来改呢?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从33年前曾在大连做过的一条从一楼直通五楼的旋转大坡道中获得灵感,启发设计师做成回廊式折返上升的坡道。思路一出更是引发建筑师的奇思妙想,最终这里变成了绽放书香的文化长廊,隐形坡道回旋在“书山”之间,古语中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呈现。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主创设计师王佳接到许多发来的赞叹信息,所有到大楼来参观的人,都对这“书山有径”的设计称赞不已,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影。
“这是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无障碍示范样板后又一个无障碍典型优秀案例,是国家公共设施无障碍最高标准最优示范的标杆、杰作。”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是老子提出的一种美学观念。对今天的建筑师而言,将无障碍融于各类建筑最完美的结合,正是这种美学观念的体现。建筑师深得其中之意,推崇自然的无障碍,而非人为刻意的无障碍,以默默无闻中达到关怀备至、以“行动流水”间处处呈现,这才是“大美无障·爱”的至高之境。
汇爱大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骆燕 供图
一座现有建筑的整体改造,从普通的写字楼改造为一个城市大型残疾人专业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设计涉及方方面面,远不止初探中得到的几点认识。无障碍最高的境界就是“无声融入”,随着汇爱大厦的正式启用,相信必将有更多的反馈,带给未来建筑师、施工者、管理者、使用者更多的思考和启迪。正如人们所赞:汇聚各方爱,首善无障碍;大厦矗京城,精彩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