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西宁10月19日电(记者 王文坛)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生动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稳扛"源头责任",紧紧围绕"生态"做文章,融通网上、陆上和文脉之路,积极拥抱大陆经济新时代,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丝路新篇章。
打通网上丝路 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成发展新引擎
为履行好生态责任 ,青海省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 ,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做文章。
青海深处我国腹地,"销售难 物流贵"一直困扰着农副产品走出青海。为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应运而生,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利用大数据、5G物联网、鉴真溯源、图形处理、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配套电子交易大厅、物联网监测中心、鉴真溯源防伪中心、超算中心、BI销售大数据曲面屏、特色展馆区及网红直播区等七大区域,打造内通外联、双边多边、集国际化与地方人文风俗特色于一体的省级大数据商品交易云平台。即"西部优选"电商平台。
交易中心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据该中心副总经理杨庆庆介绍,目前,该交易中心已重点吸引、集聚省内名优企业,如平安驿、水井巷、小西牛、江河源、可可西里、大宋农业、新丁香粮油等近160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平台推出青海牦牛肉、藏系羊肉、冬虫夏草、枸杞、藜麦、天佑德青稞酒、青绣等青海本土农林牧商品SKU破20000件。目前交易中心已设立西部优选自营店、扶贫832平台、淘宝店铺、供销e家、大宗商品采购等6个交易渠道,各平台实现总销售额2600余万元,其中西部优选1553.02万元,大宗商品交易1081.67万元。
"西部优选"平台,让青海有机农畜产品插上智慧翅膀。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未来,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将积极践行"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通过打造"西部优选"、"绿羊羊"等品牌,以新立讯公司"爱查必查"鉴真溯源为保质鉴真利器,在视频化、社交化、带货化三大新媒体营销趋势的推动下,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高品、安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将交易中心打造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成为农畜产品流通现代化新平台和推进青海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畅通陆上丝路 "国际物流城"拓展相"通"新空间
为谱写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新时代故事,青海省以"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西宁市商贸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整合现代仓储、公铁联运、海关监管、商品组装、城市配送、运输专线、货物集散、商贸物流、大数据技术、物流增值与配套服务等社会物流资源,开发建设具有多功能、规模化和智能化的"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该项目占地总面积2160亩、计划总投资86.98亿元、总建筑规模170万平方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西宁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目前,南区一期项目已基本具备试运行条件,2022年上半年可实现正式运营。
"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效果图。资料图
"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运营总监方磊介绍说,该项目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移动互联等新一代技术所构筑的智慧管理、智慧云仓、智能配送、智能结算等多个系统运营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大宗生产资料"站场-货场-市场"集约式业态,打造生产与生活资料"O2O联盟"新业态。
通过突破仓储设施与地域"物理空间",打通物流城内外货物集散、商品流通、仓储、转移、交易、配送、结算等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为客户与合作方提供线上交易、线下配送、集中存储、三方云仓、加盟网店、融资租赁、仓库质押、代收货款、代垫运费、保险保理、信用证业务、贸易贷款拆借、应收货款融资等多类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打造供应链生态圈,推动物流业与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智能云仓"建设,不仅可突破物流城"物理空间",打造以物流城为核心,集青海省、西宁市及周边区域多个第三方加盟云仓于一体的智能化仓储运营平台,实现物流仓配体系的集约化和智能化运营,还可依托大数据中心所打造的供应链协同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运营模式,整合物流城以外生产与生活资料多类商品经销商,实现无缝衔接多类商品从交易、仓储到物流配送全部运营流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的便捷与高效的服务,创建西宁市物流市场"仓配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中欧班列开通。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不仅如此,为补上短板,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青海省还搭建西宁综保区、启动西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铁路口岸建设和中欧班列等。同时,青海省在中亚、东南亚等地设立15个本地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建成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中心,成功打造藏毯、特色浆果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海关数据统计显示,1-6月份,西宁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4040万元,同比增长115.75%,占全省外贸总值77%。其中,出口42272万元,同比增长45.42%;进口71767万元,同比增长201.71%。贸易逆差29495万元。
疏通文脉 "文化运河"促民心相"交"
国之交在民相通,民相交在心相通。
古丝绸之路青海道是一条沟通中西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族群活动、民俗交汇和思想交流的战略动脉,同时也是承载沿路各国、各族人民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民间文学、建筑艺术、医药、园艺等在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运河"。
步入新时代,青海省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多措并举疏通文脉,深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大力发展藏毯绒纺产业。目前,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毛纺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吸引了圣源地毯、雪舟三绒、藏羊地毯等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已形成从原材料交易、洗毛、分梳、纺纱、染色和藏毯(地毯)及针织服装生产为主的全链条产业。
圣源地毯董事长薛婷接受"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其中,藏毯因形式独特、色彩艳丽、民族风格浓厚、地域特色鲜明等,以其独特的穿杆结扣织法、极富民族特征的色彩纹样、较强的耐用实用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藏毯,已与波斯地毯和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记者在圣源地毯看到,其产品选用优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毯面平整、丰满,富丽堂皇,图案色彩生动华丽,具有风格粗矿、自然的特性。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畅销日本、欧盟、北美等国外市场。
"藏毯犹如明信片,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搭建起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和不同地区人民相交相通的友谊之桥。"来自东欧的一位国际友人说,"丝绸之路搭建的文脉通道,犹如'文化运河',互通有无,促进了文化认同、包容互鉴和友谊构建。"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赞誉的那样:"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对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