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百丈冰里花枝俏(散文)

发稿时间:2021-09-29 15:3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文山 中国青年网

  雪落高山的日子,西部高寒山区儿童的生活怎么样?得知某公益基金会要到贵州织金县去送“温暖包”的消息,我便不假思索,立即欣然同往。

  车出贵阳走了约三个小时才抵达县城,顾不上看一眼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就一路折向西南,说是要去白泥乡一个名叫前进小学的地方。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而我们要去的白泥乡是一个素有“鸡鸣三县”之称的所在。车在盘山公路上打转,从车窗放眼望去,寒冬的山坡上、荒地里以及村落的小河两岸和农居的房前屋后还有人在辛勤劳作,呼啸的风从北边垛口灌过来,雨也来了。这雨细细的,满天都是,淋在身上格外冷清。

  车在加速,紧赶快追,我们用两个小时到达了白泥乡,但乡里的人说这还不是终点站,前进小学设在前进村,地域跟阿弓镇相交,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约还要一个小时的车程。说这话时,天空落下一些冰粒,进山的道路开始泥泞,沿途有背着担子的人七歪八斜地走着。雪紧跟着来了,一小片,一小片,飞飞洒洒,从低矮的天空落下来。

  然而,我们还是要向着前进小学前进。

  阴沉的天转为灰白,面无表情。车在海拔八百多米的天路上蛇行,有如蜗牛。从万丈悬崖的挂壁路上下来,我们到了那座被群山环抱的小学,小学挺袖珍,占地不足三亩,校龄却拥有一个甲子。

  听说我们要来送“温暖包”,六个班三百出头的学生早早就迎候在巴掌大的操场上,任凭漫天的雪花无声地落了他们一头一脸。他们怯生生地站着,像是准备随时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规规矩矩列成一排排,静寂无声地审视着我们,没有扑入怀中的拥抱,没有相拥而泣的热泪,甚至没有一声热情的招呼……

  眼前的一切,与我想象中的情景太不一样了。在来路上我一直在想象,孩子们见到我们会像遇到久别的亲人那样,叫嚷起来,欢跳起来,冲扑过来。没有,这一切都没有。大旱得甘霖,沙漠得绿洲,他们只是静静地站着,远远地看着,愣愣地不知所措。

  这些大山里孩子的年纪都不大,尽管个头高矮不一,却一律显得黝黑且瘦。在校长的招呼下,他们才怯怯地走到了我们面前。我好奇且认真地观察着他们。应该说,他们的衣服都很洁净,看得出来是刚刚浆洗过的。虽然衣领上大多卷起了毛边,鞋面上有好多个破洞。最特别的是他们的眼神!无一例外,他们眼角隐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笑意如同他们的目光一样,始终粘贴在我们这些城里人身上。

  我们的“温暖包”里有棉衣、雪地靴、棉帽、围巾、手套、棉袜、冻疮膏、袋鼠公仔、绘画套装、减防灾读本、书包等12件物品,价值365元,蕴含着对他们一年365个日子真诚的祝福。

  默默地接过“温暖包”,孩子们的话语依然少得可怜,我们问一句,他们就答一句,绝不多说一个字。他们都是那么安静,那么听话。听校长说要照一张合影,他们就一个个老老实实地排着队。同行摄影记者调侃了好半天,他们那份紧张、羞怯的感觉才稍稍淡去,镜头中才有了一张张他们做着“V”字手势,张嘴眯眼笑意盈盈雀跃着其乐融融的照片。

  有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面对这群孩子,我却完全没有一丝施舍的骄傲和助人的快意。信步走进小学简陋的老师办公室,及至发现这里的一棵像模像样的梅花树,我的精神才为之一震。

  校长说,这棵梅花树花开千朵,枝连莘莘学子,因此他们也把它称之为心愿树。谈起心愿树,我也曾在多地见过,都是红尘凡人将红色布条系在圣树的枝头,作为祈福之用,与庙宇中的香火相似,带有朴素的民间宗教意味。可这前进小学的心愿树有所不同,系在枝叶之间的是心形的纸片。纸片上写着的小字,或多或少,或密密麻麻,或歪歪扭扭。但就是这些小字,如同一群飞出蜂巢的蜜蜂,撞击在我的心头。

  那些心愿,该是多么的微小乃至渺小。不过是有的学生需要一支铅笔,父母离家前给他买的一盒笔用完了;有的学生希望有人帮助辅导一下数学,因为他的学习有点困难需要老师个别“补火”;还有一个孩子特别想吃一碗汤圆粑或羊肉汤,他的父亲外出打工,卧病在床的母亲拿不出钱来为他解馋……

  这些平凡却真实的心愿,在一些小康人家那里,根本算不得什么。更不要说对于那些脑满肠肥的人们,他们在灯红酒绿中的一掷千金,早已大大超过这棵梅花树上所有心愿所需要的费用。但是,就是这些最普通最平凡最琐碎的心愿,让这所前进小学变得那样真实,有了怦怦的脉搏跳动;有了勇敢前进的无穷动力,让生活变得那样可触可摸,有了渴望、期待和温度。

  我们眼前的少年是十分淳朴的,是他们的心愿花朵一般盛开在心愿树上。

  帮助完成这些心愿的人,大多是附近山里的普通人。他们谈不上是慷慨解囊,拿出的却都是带着他们体温的血汗钱。他们有的只是学生,拿出自己节省下的零花钱;有的自己也是嗷嗷待哺的少年,却拿出自己积攒了多年的草稿本……就是这些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帮助这些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心愿。

  看那简陋的屋子充盈着深情的关怀,我觉得自己的心田多了一份牵挂。

  目送着穿着新棉衣的孩子拿着“温暖包”走进大山,鹅毛大雪落在校园,纷纷扬扬落在我的额头。我坐回到车上临窗看雪,就想起了一个少年,在雪中伫望白烟袅绕的村庄和千山万径的远方。那是一种别致的风景,那少年就是我自己,那里有我的生长之地,那里有雪输梅花一段香的风骨,给这里以寒梅傲雪独自开的思想空间。

  雪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也定格在织金的记忆里,它柔如棉絮,是村庄的新棉袄,它是质如美玉,是孩子眼里最圣洁的天赐之礼。

  雪落之后,民风淳朴的大山更趋于干净和纯粹。织金晶莹剔透的冰雪,让上天看见了人心,看见了被我们忽略了的人性,也令我们学会了坚强和团结,学会了用爱来温暖彼此。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