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华中大学子三下乡:镜头记录校友风采,实践传承初心使命

发稿时间:2021-08-27 16:1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武汉8月27日电 (记者 任洁 通讯员 周雨萌 方思文)“这次实践让我感受到华中大强大的凝聚力,尤其体现在校友身上。不管身处何方,从事于哪类职业,华中大人都有着强烈的母校认同感,校友们都以‘今日我以华中大为荣,明日华中大以我为荣’自勉。”结束了为期九天的调研和采访,队员们仍难掩心中的激动和澎湃,在采访心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7月14日-7月23日,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的号召,同时深入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校史、讲好校友故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寻访校友故事,追寻校史之光”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湖北宜昌、江西南昌、湖南张家界开展实地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对三位在医疗行业、基层政府、土木工程有所建树的杰出校友进行了采访,深入探寻他们的从业初心、成长之路和华中大情怀。

  投身基建,理论付诸实践

  7月14日,实践队来到位于湖北宜昌的湖北夷陵经济发展集团,采访在此工作的杨威校友。杨威于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现任宜昌夷陵地质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参加过武汉白沙洲大道、钟祥嘉靖大道、新武汉科技大学前延长线等多个市政基建项目,坚守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线。去年春节,杨威临时接到通知,去援建火神山医院。起初他有过担忧和恐慌,但到达现场后,数万人一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氛围,给了杨威坚守岗位的动力。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实在累了,就在自己车上打个盹。有时忙起来两天一夜没合过眼。杨威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很辛苦,但真的并不后悔。在武汉抗疫最关键的时刻,在抗疫最急需的医院建设中出过力,是他这样一名市政工程技术人员的荣耀。

  参加工作多年,杨威从项目现场的“打杂工”,逐渐成长为项目的管理者。杨威告诉实践队员,自己的成长得益于这么多年来的实践磨砺和理论学习。他说,常规项目往往凭借经验就可以完成。但是,有的项目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理论思维和新的专业知识来开拓思路,寻求突破。杨威说,自己曾在工地旁听到设计专家的攻关讨论,一旁的他当时有茅塞顿开之感,就像行路中看到前方的一束亮光。那一刻,他感觉到大学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收获到的充实感。杨威希望在校求学的学弟学妹不要放松理论学习。用他的专业语言来讲,只有理论的“地基”打牢,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际项目。

  初心不改,勇攀医学高峰

  采访的第二站,实践队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九龙湖院区采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6级校友余腊梅,了解她援非援鄂及在日常工作中的先进事迹。

  在江西南昌采访现场,实践队随余腊梅进入产房,了解孕产妇产前产后需要做的工作。亲身体验手术隔离衣的穿戴流程后,队员们切身体会到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不易。

  7月15日晚,队员们前去九龙湖院区熟悉余腊梅校友的工作环境。医院过道两边随处可见亲子互动的卡通墙贴,还有一些鼓励孕妈妈的话语,走廊角落有可爱的动物模型,环境十分温馨。大致了解医院楼层安排后,队员跟随正在值夜班的余腊梅进入产房。在余腊梅和一名产妇及其家属的交流过程中,队员得知高龄产妇小黄本来计划剖腹产,而余腊梅在了解情况之后,认为她有顺产的条件,鼓励她顺产。余腊梅在帮助调整胎儿位置之后,小黄顺利产下一名六斤半的女婴。

  在手术室,余腊梅对产妇情况进行检查。

  次日上午,做完一台双胞胎剖腹产手术,余腊梅终于有了空闲时间,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采访中,余腊梅坦言,面对非洲条件的艰苦、湖北疫情的急迫,自己也有过害怕和担忧,但真正经历后只有“不悔”。如今,余医生带领她的产科团队精心营造温馨如家的产科环境,让人贴心放心的医护服务赢得了市民的好口碑,不到一年,新院产科的分娩量达到了老院的二分之一。

  在九龙湖院区,实践队员跟拍余腊梅查房,了解余腊梅的日常工作流程。余腊梅和产妇进行交流。

  余腊梅告诉实践队员,在母校所受的教育,让她能够一直秉持医者初心,能够用扎实的专业技术为孕产妇服务,能够坚持在从医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进。她也勉励广大华中大学子“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将每一天当作新生命活着,就会收获新的希望”。

  实践队员采访余腊梅,了解她的援非援鄂事迹。从一个“战场”奔赴下一个“战场”,余腊梅说是初心支撑着她一次又一次出征。

  一整天的跟拍让队员们切实感受到医生的不易与艰辛。从产一区到产三区,从早交班到查房再到手术室,余腊梅疾步如风,队员们需要小跑才能跟上。此外,亲身体验了手术隔离衣的穿戴流程后,队员们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日常有了进一步了解。正是医生术前准备工作的一丝不苟、护士在背后的默默配合,共同守护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情牵基层,为百姓办实事

  采访的最后一站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金岩土家族乡。吴金伟是2018届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作为选调生来到湖南基层工作。今年五月,他被任命为金岩土家族乡党委书记。

  实践队队员见到吴金伟校友时,他刚刚结束上午的基层干部会议。实践队跟随校友进山入户,探访一位朱姓老人。“有没有缺的东西?”“小孩补习感觉怎么样?”拉家常中,老人说自己的生活没什么问题,吴金伟这才放心。临走前,他将购买的生活物品递到老人手中,并表示如果有需要就及时联系他。据吴金伟介绍,这家人是他的长期探访对象,两位老人带着孙子住在山里,孩子的父母又不在身边,和外界沟通不太方便。他进行定期探访,能及时了解到他们的生活需求。

  实践队跟随吴金伟入户探访,拍摄两人交谈画面。吴金伟表示,在入户走访中和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才能切身感受到群众生活如何、困难在哪,才能真正为群众做些实事。

  随后,在镇政府青年活动中心,实践队员对吴金伟校友进行采访。他从湖南湘西的另一个乡村走出,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基层工作。在他看来,在基层为老百姓踏踏实实办些实事,才是他的人生价值所在。今年上半年,他就任乡党委书记之初,就着手对乡镇“家底”进行调研,与领导班子一起制订金岩土家族乡发展规划,完成镇街道的拓宽改黑,推动杜仲、猕猴桃等新种植业发展……今年七月,他还联系了母校的学弟学妹来到金岩中学支教。采访最后,吴金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做到“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由采访对象吴金伟牵头的支教项目在金岩小学开展。在小学门口,实践队偶遇支教夏令营值班校长吴文初,就支教活动进行交流。他认为支教活动最重要的是带来人生观方面的启迪,大学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明星以外的新偶像。

  实践队在支教课堂现场进行拍摄。物理课上,志愿者们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实践队对吴校长做进一步采访。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前往乡里三元村的村办事处、金岩中学和小学以及种植猕猴桃的南坪村调研,亲身体验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教课堂,在实地走访中深入了解基层组织的治理模式和吴金伟校友支持的项目。

  在金岩土家族乡三元村办事处,实践队对村干部吴远望进行采访,了解村组织建设情况。

  实践队与采访对象合影

  7月23日,在湖北夷陵经济开发集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金岩土家族乡政府的帮助下,本次实践活动的实地调研和采访阶段圆满结束。

  三位校友虽身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但都能秉持华中大人务实、奋斗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了解校友的成长之路后,实践队对校友和高校的互动关系有了新的体会,校友在求学路上获得高校精神的滋养,走出高校后又以自己的事迹丰富高校精神,并给予高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图片由余奇敏、周雨萌、方思文 摄)

责任编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