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平台和家长都应尽责

发稿时间:2021-06-03 08:01:00 来源:检察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当前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漏洞百出:在登录时未设置强制实名认证程序;可自设密码、随意开关;青少年模式开启后仍能浏览涉黄、恐怖类不良内容;青少年模式下转账、充值、理财等功能对未成年人全不设防……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据新华社6月1日报道)。

  网络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本是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然之举,但为何成为应付差事的“公关之举”?这恐怕与网络平台心口不一、盲目赚取网络流量不可分割。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举措,努力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部分网络平台迫于压力,纷纷进行了“优化”,推出了所谓的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但从目前的推行效果来看,大部分网络平台所谓的青少年模式更像是“倒逼”之下的“交作业”,缺乏创意和诚意,在内容和技术设置方面更是存在诸多漏洞,难以保证未成年人不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伤害。

  其实,网络平台赚取流量也不难理解,但如何“赚”则是网络平台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未成年人频繁地接触网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网络平台更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下足功夫,靠优质的产品来吸引未成年人,而不是靠钻技术的漏洞来赚取流量。当然,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否应该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网络?家长的监护职责去哪了?

  在网络时代,家长往往会抱怨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导致亲子感情逐渐疏远,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叛逆。但家长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家长想解放双手和时间,随意把手机等电子产品丢给孩子玩耍导致的?当家长发现亲子关系疏远时,是否采取了恰当的措施来拉近亲子关系?还是为了维持现有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管不顾,肆意放纵?因此,面对青少年沉迷网络,家长也确实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刚刚实施的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平台运营方责任和家长及其法定监护人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也明确列举了家长及其法定监护人应尽的“十项监护职责”和“十一项禁止性行为”。如何保证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效果、真正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惩戒措施落细落实,将是今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

  预防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既是网络平台的责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保护工作亟须提质增效。网络平台要主动作为,从内容和技术上积极探索,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对孩子进行兴趣引导,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为维系亲子关系的唯一纽带;学校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多举办一些文艺和体育竞技类活动;相关部门更要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加大配套制度的设立,与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呼应。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