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 徐彩侠)古路村本应叫“咕噜村”的,因为峡谷的风把石头吹到大渡河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从咕噜到古路,声音变了,还多出了一条“路”。
古路村位于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的峭壁上,村子下就是奔流的大渡河。从2005年到2020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古路村实现了从木梯到钢梯,再到骡马道、沥青路和索道的多样化出行,每一步的改变背后都有着关于路的不同故事。
2002年古路村才有了真正一条“下山路”。由政府出资,百姓出力,沿绝壁凿出了不足一米宽的“缺口”,总长3公里的山路拉近了千米高差,大家把它命名为“骡马道”。封面新闻供图
2009年到2014年,村民们上下山道路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硬化、开凿台阶、加装护栏······村民们出行的道路更加安全。封面新闻供图
2016年一条长750米的索道横跨河谷,将古路村与对面的马坪村连在一起。村民们告别了“肩挑+手提+马驮”的运输方式,坐上“空中电车”,上下山时间由两个小时缩短到了三分钟。
2018年,古路村人走上了“新路”,上山的1.8公里土路,被改造成古路村的第一条公路。
古村路的第一条公路。村民的出行更加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