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贵州行】“小罐罐”折射乡村旅游“大智慧”

发稿时间:2019-07-30 10:56:00 作者:乔佳新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贵州7月30日电(记者 乔佳新)“2014年的时候,我花了一百万建成了陶艺馆,欠债80万元,当时我连觉都睡不着。”母先才说。

  母先才的陶艺馆。乔佳新 摄

  花茂村以前叫荒茂田,位于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早先经济条件十分落后。

  52岁的母先才已经做了38年的陶艺了,“以前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陶艺,现在已经没剩下几家了。”母先才说,早先村里交通不便,他都是用拖拉机把罐子拉出来卖,有的人则是用扁担把罐子挑出来卖,贵州地势落差极大,山路崎岖,等到了马路边上,罐子已经损毁了大半。

  “制作过程很繁琐,拉出去又困难,挣不到钱啊,很多人都放弃了。”早前因为自然条件限制,陶瓷生意并不好做,母先才一年的纯收入才三四万块,这让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的母先才苦恼不堪……

  陶艺馆中的收获架上陈列着母先才的陶艺作品。乔佳新 摄

  母先才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的陶艺生意一直坚持到2012年,这一年,小微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而花茂村正是乡村旅游的示范点。当地政府在贷款、减税方面提供了很多政策便利,免费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花茂村早先没有自来水,母先才制作陶艺的时候需要先活泥,活泥一次需要大量用水。此外,以前花茂村电力匮乏,连基本的家庭用电都没有办法保障,在烧窑时只能用木头,一次要用几十吨木材。针对这些情况,当地的供水供电部门给花茂村开了绿灯。现在,母先才不仅用水十分方便,还购入了两台电力烧窑设备,节约了很多能源,陶罐子的质量还更好了。

  母先才早前的土窑,现已弃之不用。乔佳新 摄

  以前花茂村都是些山路岔路,遍地都是白色垃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真实写照,如今的花茂村,大路宽敞,街巷优美……

  “总书记2015年来我们这里考察了,他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所以我就换了电窑,以前的土窑已经不用了,我们也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在母先才的店里,不断有游客进进出出,玩泥,吃饭,买陶艺,母先才的陶艺馆俨然是“农旅文一体化”发展的缩影,“最大的创收还是卖陶艺,但是旅游业发展得也特别好,很多人喜欢来这里玩泥,我在电商平台上也卖我的罐子。”如今,母先才的年纯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

  母先才在店里现场演示做陶艺。乔佳新 摄

  花茂村作为乡村旅游的示范点,成果斐然。人均总收入从2012 年的6478元增长到2018年的17456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现有乡村旅馆14余家,特色农家乐18家,电商10余户,特色产品店28家。现在,花茂村接待游客数量达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超5000万元。花茂村,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实现了整村脱贫。

  “现在您还睡不着觉吗?”面对记者的打趣,母先才笑着说,“我这个陶艺馆建成两年之后,就把所有的贷款、外债还清了,现在非常好,特别好。”

责任编辑:耿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