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哈尔滨4月23日电(见习记者 张明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黑龙江大学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一群肤色各异的留学生在吟唱经典诗词,他们有的穿着汉服,有的拿着古典书籍,跟随老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黑龙江大学,跟随外国留学生们一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学习古诗词 爱上中国文化的留学生
17日晚5点30分,哈尔滨的天空下起了大雨,韩国留学生韩松抱着书本一个人站在黑龙江大学留学生公寓二号楼室外楼梯的二楼,等待着六点钟开始的中国诗词经典吟唱讲座,不一会,一群肤色各异的留学生陆续来到二楼的缓台上,等待着老师来开门。
10分钟后,文化体验中心的门被打开了,留学生们开始签到,用汉字写下自己的名字。不一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刘冬颖老师走进课堂,利用课前的时间,跟助手一起吟唱古诗词,给留学生们做示范。晚上6点整,课程开始,二十多名留学生和十几名中国学生,拿出打印着诗词的纸,开始跟随刘冬颖一起朗诵和吟唱诗词。大家在复习一遍古诗《春晓》之后,又学习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记者了解到,这些留学生都是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国等十几个国家,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每周三都会到文化体验中心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芭丽娜:爱背古诗词 让自己的普通话更标准
芭丽娜的家在俄罗斯的阿穆尔共青城,怕记者不知道在哪里,特意说在哈巴洛夫斯克旁边的一个小城,“就是抚远对面的那个城市,我小时候就接触很多中国人,长大了就来中国留学了。”
21岁的她是同学们眼中的美女,金色的头发,高挑的身材,跟很多中国女孩一样,喜欢逛街、喜欢买衣服,也喜欢喝冷饮、吃冰激凌,上课的时候温文尔雅,但是跟人熟悉后,也打开了话匣子,尽管聊天时,普通话还很生硬,但是背诵起《关雎》,完全听不出来是一个外国人的语调。
来中国留学三年,她完全可以用普通话跟同学们交流,她说自己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除了平时读本专业的书籍,她还特别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她说“可以让我的普通话更标准。”除了诗词,芭丽娜还喜欢中国的书法和太极拳,“我的好多同学早上都去打太极拳,我看着他们打好玩,最近也准备学习。”
王百伦:爱看孙子兵法 会打太极的“歌唱家”
“我喜欢中国,我已经会打太极拳了!”王百伦来参加刘冬颖老师的课,特意穿了一家绣着金龙的蓝色大褂,他说觉得这样穿读中国诗词才有氛围。王百伦是他给自己取的中国名字,他的英文名字叫亚历山大·拜伦,今年24岁,家乡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市,来中国已经两年半的时间,普通话说的非常标准,甚至有点带着东北口音,偶尔还会蹦出一句“哥们儿”。
尽管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不过他王百伦说自己对国际关系很感兴趣,而且在写这方面的论文,所以喜欢看《孙子兵法》等中国的古典书籍。除了看古诗词和古典书籍,他还喜欢打太极拳,并当场给记者演示了一番,抬手踢腿、动静之间看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上,王百伦有一个绰号,同学都喊他“歌唱家”,每次学习吟唱一首古诗词,同学们都会推荐他上去做示范,洒脱的王百伦也从来不推托,用唱歌一样的方式来吟唱诗词。
白天,王百伦是个学习中国诗词的学生,到了晚上,他说自己会经常约“哥们儿”去喝酒,“中国的啤酒很好喝,哈啤、雪花我都爱喝,还有中国的烧烤、火锅,我都爱,经常去酒吧喝酒。”因为喜欢国际关系,王百伦特意告诉记者,“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大家相处的非常好,文化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美国人都喜欢中国。”
薛阳:学习中国文化 想做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
黑头发、黄皮肤,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薛阳是个俄罗斯人,确切的说,她是一个中俄混血儿,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家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吟唱诗词的课堂上,薛阳跟芭丽娜是同桌,不一样的是,薛阳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国际教育,还是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生会的副会长。
同样喜欢中国诗词,喜欢中国文化的她,除了参加诗词类讲座,还经常组织俄罗斯同学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化交流类活动,是老师的一个好帮手,“我的普通话和俄语都可以,等我毕业了,我会从事有关中俄文化、商业交流的工作,因为海参崴有很多中国人,黑龙江也有很多俄罗斯人,我会好好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搭建中俄文化和友谊桥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