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燃志之师”张伯苓:“中国不亡吾辈在!”③

发稿时间:2018-08-07 07:12:00 作者:叶胜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叶胜舟

土货:认识中国 服务中国

“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

  1919年,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激荡思想之际,张伯苓创建南开大学。此时中国大学仅有6所,其他5所分别是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大学部)。张伯苓是行伍出身,他的教育理念没有多少深奥晦涩,反而简洁实用,对南开影响至深至远。简而言之,就是“四化”:定位土货化,教学实业化,学生自主化,经费社会化。

  ──定位土货化,认识中国、熟悉中国、服务中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是全美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课程最全的教育学院,中国教育界大腕陶行知、蒋梦麟、郭秉文、杨荫榆、陈鹤琴、罗家伦等皆为其校友。1917年秋,张伯苓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大学教育一年。

  南开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模式以美国为蓝本,所用教材多为英文,教师也多有留洋背景。“西洋化”(即“欧美化”)倾向严重,必然带来水土不服。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张健称:“据说连解剖的蚯蚓都是从美国进口的。”1913年考入南开中学的周恩来解放后回忆:“从中学二年级起,耳朵里不大听中国话了。”1928年考入南开中学的何炳棣回忆,“学校订的标准很高:高中一年级起英文班上不准讲中国话。”

  1924年11月28日,南开大学学生宁恩承以“笑萍”为笔名,在《南大周刊》发表《轮回教育》一文,尖锐批评南开教育食洋不化、脱离实际,辛辣讽刺南开师生封闭转圈的“轮回”:

  “在美国混上二三年、三四年,得到一个什么EE、MA、D等”;回国“作一个大学教员,不管他是真正博士也好,骗来的博士也好,‘草包’博士也好,上班捧着他自外国带来的notes一念”;“一班听讲的学生,也傻呆呆的不管生熟软硬就记下来,好预备将来再念给别人”;“英文好一点的教员,就大唬特唬,一若真是学贯中西一般”;“这些教员所讲的,内容多是些美国政治、美国经济、美国商业、美国……”;学生“毕业后也到美国去,混个什么M、什么D,回来依样葫芦,再唬后来的学生”;“后来的学生再出洋,按方配药。这样循环下去,传之无穷,是一种高一级的轮回。”

  作者犀利地质疑这不是学问,也不是救国。“学问吗?什么叫做学问?救国吗?就是这样便称救国吗?”

  《轮回教育》发表后,引发南开师生严重对立,矛盾日益尖锐。受此文影响,《南大周刊》又刊登多篇类似文章,言辞越来越激烈,终于掀起轩然大波。留美教师提出抗议,认为学生有意侮辱教员,要求张伯苓惩办撰文的学生。

  张伯苓试图调解,收效不大,干脆以退为进,自己撂挑子迫使师生各自让步。张健解读,“先生毕竟武人出身,做事果断。他见调解不开,干脆以退为进说他这校长不干了,要离开南开。见此情景,师生双方很快做出了让步,学校这才重新恢复了秩序。”(郑心仪《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轮回教育》事件以张伯苓主动请辞未果而平息,却让他深刻反思如何扎根中国国情办教育,随即开始大刀阔斧实施教学改革。1925年决定,除英文课之外,其他所有课程都改用国语讲授;从1927年起,南开不再使用美国原版教材,组织各科自编教材;又将建校初期学习美国的完全自由选课制度改为学程制,实行有限制的选课制度。

  1927年,他在《继续发展之南开学校》中分析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概皆‘洋货’。教员则为留学生,教材则来自外洋,讨论学术,则恒以欧美之历史与社会为背景。此类教育,既不合学生之需要,又不合中国之国情。”

  1928年2月,张伯苓主持制定《南开大学发展方案》,确定以“土货化”为南开发展的根本方针,“当努力以‘认识中国’、‘服务中国’为鹄的”。不再机械模仿、盲目照搬欧美教育,提出“中国大学教育,目前之要务即‘土货化’”,要办“土货的南开”。确定三项标准以求实效:“(一)各种研究,必以一具体的问题为主;(二)此问题必须为现实社会所急待解决者;(三)此问题必须适宜于南开之地位。”

  什么叫做“土货化”?南开大学募款委员会计划书中对此有精辟的诠释:“土货化者,非所谓东方文化,乃关于中国问题之科学知识,乃至中国问题之科学人才。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之土货化的南开,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对于中国固有文化,张伯苓希望:“摘其适合于现代潮流者,阐扬而光大之,奉为国魂,并推而广之,以求贡献于全世界。”(张伯苓《以教育之力量,使中国现代化》)对于欧美制度,他认为不必全部“拿来”,而是有鉴别的“拿来”。“我们取法的,只是他们科学的方法和民治的精神的使用,而不是由科学方法和民治精神所产生的结果。所以我们说,欧美的方法尽管可学,欧美的制度则不必样样搬来。”

  1929年7月12日,他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用英文发表题为《中国之国民教育问题》演讲,进一步强调中华文明价值,反对全盘西化。他说:“放眼当今世界诸国,中国堪称最古老国家。中华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同一时代,却幸存下来,而且始终生机勃勃,源远流长”;“中国还是有无数完全不同的、非常独特的价值观,它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我们不能丢弃或忽视的。”

  《南开大学发展方案》出台,标志着南开由“西洋化”向“土货化”转型,标志着张伯苓“土货化”教育思想的形成(薛进文、侯自新《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标志着张伯苓决心探索一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南开道路。蒋廷黻后来回忆,张伯苓“所采用的教育原理和方法,虽然以现代眼光看是不够的,但当时却是可以为中国社会接受的”。

责任编辑:刘利影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