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中高校如何作为

发稿时间:2018-02-13 04:37:00 来源: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网

  落实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计划,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形成匹配与对接机制,切实解决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文/图

  “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把重庆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在今年的重庆市人大会议上,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

  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主要任务,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创新发展,决定着产业素质和品牌,是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南政法大学获得了重庆市所有高校中唯一的一个A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一级学科并列全国第二。近日,就如何做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问题,《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

  教育对接产业 推进特色鲜明“双一流”建设

  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双一流’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提升,以产教融合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渝合作发展,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付子堂认为,大学的使命就是引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首先必须做到引领、促进所在国家、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与产业对接,就要求加快完善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建立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专业调整与产业升级联动体制,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贡献率。”付子堂说。

  对于重庆市的“双一流”建设,付子堂认为,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其中包括教育和产业对接,为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双一流’大学建设要围绕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发展需求,主动服务于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付子堂说。

  2017年下半年,在教育部公布的首轮“双一流”大学与学科建设名单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西南政法大学获得了重庆市所有高校(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内)参评的179个学科中唯一一个A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一级学科并列全国第二,但未能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行列。而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一级学科虽为A-级,却进入了“双一流”建设行列。

  面对这个结果,付子堂表示,教育公平还在路上,自强不息方为正道。

  付子堂说,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早在1993年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二十余万名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西政学子,为西政建设“双一流”提供了可贵基础和可靠保障。

  “但我校在国内学术界具有大师级水平的学者和专家不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发挥学科优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于目前西政在人才队伍方面的欠缺,付子堂有很清醒的认识。

  付子堂表示,今后西政要进一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推动西政尽快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人才匹配发展 培养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

  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人才计划,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大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付子堂认为,人才是把重庆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的关键,特别是高水平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双一流”建设,西南政法大学制定了2018年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和培育齐头并进,计划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师资博士后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近200人。

  在人才引进方面,西南政法大学推进实施《西南政法大学人才引进办法》,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学者、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设置教学科研岗位、专职科研岗位、师资博士后岗位招聘引才,引进和补充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任教师。

  付子堂告诉记者,西政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目标,积极利用和共享社会优秀人才资源;聘请一批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做实做强实务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南政法大学推进落实“西政122人才工程”,持续开展省部级以上人才的培养和支持;继续推进“西南政法大学教职工访学支持计划”等,加快实施“青年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落实《西南政法大学学科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完善以成果为导向的学科优秀人才事后支持制度。同时,加强教师工作部建设,推动建立教职工全员培养长效机制,为教师培养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全面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服务创新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唐良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形成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显著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付子堂认为,由于科技与经济双轨运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责无旁贷。

  “高校首先要加快研究制定高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校现实基础,为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提供参考指南。其次,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创新优势,通过学科链和产业链的联动实现与市场对接。再次,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在提到高校如何服务创新发展时,付子堂说。

  付子堂介绍,在服务创新发展上,西南政法大学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关系,最近又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生态法学院、监察与审计法学院,依托优势学科的强大实力,高度契合国家、地方和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落实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计划,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形成匹配与对接机制,切实解决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快培养与引进多专业、多学科技能的优秀人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着力形成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付子堂说。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