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吴建梅和梁月东在接受路人咨询 本报记者 刘增璇 摄
在青秀区各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一群身着志愿服装的志愿者用他们的服务得到了过往旅客、受助者、市民的认可与点赞。即日起,本报将走近这些志愿者,倾听他们的服务故事。
“优质的服务!”这5个字是近日一名听力残障人士在获得南宁火车东站北志愿服务站志愿者的帮助后,写下的真实感受。帮助他的这两名志愿者,是青秀区众多志愿者中的典范。她们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租房收入,其实可以不用奔忙,但她们仍坚持数年如一日地参与志愿服务。
获助听障人士为志愿服务点赞
5月15日下午4时许,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火车东站下火车后,走到了火车东站北广场求助。由于听力方面的障碍,该男子用手语比画着自己的求助信息。
看着这名男子一边着急地比画着,一边从口袋里拿出5元、10元、100元面额的钱,志愿者吴建梅起初以为他要用钱买东西。
旁边的志愿者梁月东见状,也过来帮忙跟这名男子沟通。根据平时做志愿服务的经验,她们猜测他有可能是要换零钱,便找出零钱来向他示意,果然男子点点头。在换了乘坐公交车的零钱后,男子感激地多次点头、鞠躬表示内心的感激之情。随后,他还在志愿服务的记录本上写上了 “优质的服务!”这5个字。
受助乘客称她们为车站“活地图”
每天,从火车东站出站的旅客成千上万,其中不少是从外地来南宁旅游或探亲的旅客。志愿工作站志愿者们的一句温馨话,一杯暖心水,一份关爱情,让他们对南宁之旅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志愿服务站里,记者见到摆放有热水、饮用水、雨伞、地图、各公交路线站点、应急救治药品等,吴建梅和梁月东两名志愿者为了能提供更为专业的志愿服务,每天通过看报纸、网络获取新的资讯。例如,从火车东站出发开往各城区的多条公交路线途经哪些站点、地铁1号线各停靠站点等信息,她们都一一抄写在纸上,因此有曾受助的旅客称她们为火车东站的“活地图”。除此之外,她们还学习了一些简单日常的医疗救助知识,以便于紧急时刻给旅客提供帮助。
希望志愿服务一直传承下去
吴建梅和梁月东都是青秀区埌东一组的居民,每个月都有较为稳定的房租收入,但她们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做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做文明引导员等等。现在每天上午8时,她们风雨无阻地骑电动自行车来到火车东站,坚守在城市志愿服务站岗位上。
“做志愿服务能帮助到别人,还能得到受助者的认可和肯定,我们心里感到很欣慰,感觉暖暖的。”吴建梅告诉记者,做志愿者接触的人很多,自己在为别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改变和提升自己,所以家里人也都非常支持这种正能量行为。梁月东说,个人的力量毕竟很有限,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做志愿者,让志愿服务一批批、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