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麻育秧膜水稻机插秧技术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

发稿时间:2017-05-24 16:02:00 来源: 科技日报 中国青年网

  “用了这个麻膜,苗壮盘根好,返青快。关键是不散盘不掉角,不用补苗节省了人工费,节省了很多苗,今年我这150亩地都用了这个膜,投入也不多,明年我还用。”站在地头,黑龙江红兴隆农垦总局友谊农场职工孙志国兴奋地对记者说。

  5月1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的“麻育秧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现场观摩与交流会”在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召开。来自北京、黑龙江、吉林、湖南、安徽等12省(直辖市)的农业科研院(所)校、国家麻类及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及相关岗位专家学者和农技推广人员,一起交流各地麻育秧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示范推广经验,现场观摩麻育秧膜育秧取秧、运输和机插演示。

  据介绍,机械插育秧易散秧、漏插、效率低和秧苗素质差是长期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历经10余年研制而成的麻育秧膜及其在水稻机插秧育秧中的应用技术有效解决了该问题。2014年国家农业部组织专家组对其的评价是:麻育秧膜适于水稻机插育秧,秧苗根系发达,活力强,盘根牢固不散秧;起秧、运秧、装秧和机插效率大幅提高,而且漏插少不用补苗;秧苗插入大田后,返青快、分蘖早,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因麻育秧膜在田里可降解为有机质,具有培肥土壤作用。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员、麻育秧膜科研技术负责人王朝云介绍,麻育秧膜以麻纤维为主要原料,采用环保黏合剂,将其铺垫育秧盘底部,具有良好的盘根、保水保肥,透气增氧作用,在育秧土底层创造一层适合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水—肥—气平衡环境,可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实施麻育秧膜水稻机插育秧每亩水稻增加投入成本10元左右,但在减少秧苗损耗、补苗人工成本,增加效率、产量等方面可节本增效110—160元/亩。

  目前,该项技术依托井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黑龙江、湖北、江西、广西、安徽等10余个省市水稻产区进行机械插育秧大规模示范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

  “黑龙江作为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将近7000万亩,机械化程度达85%,前期我们在黑龙江做了示范,取得很好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在黑龙江大面积推广。”哈尔滨井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洪生说。(记者 李丽云)

责任编辑:千帆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