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秘晓芳/文图
航模时隔24年重返全运会,对于老航模人刘明罡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挑战。身为省模型协会秘书长,他找队员、找场地、找资金……陀螺一样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全运会航模比赛共设8项,河北将参加4个大项中的5个小项的比赛。记者昨天走进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协会,采访了正在备战的大学生队员。
■航模制作中。
俩月实验上百模型
上午八点,记者来到河北科大体育场,本该训练的队员却已大部分返回了工作室。在一位小伙子指引下,记者来到一间堆满各种模型、部件的大屋子里,十来个学生正在忙碌着。本来刘明罡推荐的采访对象是大四学生王长铭,可这是个内向的实干型选手,话少得可怜。所以队伍备战情况,就由另一队员王兴权来介绍,他也是航模比赛的总设计师。
科大的六名队员准备参加的是全运会二对二遥控空战的比赛。他们正在制作的是比赛航模,每人两架,再加上备用,总共要做出20来架。全国预选赛于6月初举行,时间对他们来说已经很紧张了。遥控空战p3z是由运动员在地面使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操纵固定翼模型飞机,以各种飞行姿态来攻击缚在对方模型上的尾带为目标,并竞相切断的航空模型竞赛。
王兴权说,早晨训练不太顺利,一架飞机遥控器出现了问题,另一架飞机油路出现了毛病,于是训练草草结束,马上进入航模的调整和制作中。而这样的情况,在备战过程中经常出现。
王兴权说:“跟汽车比赛有排量限制一样,航模也有相应要求,我们这个项目的排量是7.5毫升,一般来说在额定动力的情况下,翼展越大、结构越简单,飞机越平稳,越容易操控。但第一架原型飞机做出来,一试飞水平尾翼就齐根断掉了,强度不够,结构设计也不合理。第二架是下午测试的,飞到第二天下午机翼折掉了,设计还是有问题。之后的设计制作,又遇到了不少麻烦,重心偏后导致俯仰不平稳……”
到底试验了多少架飞机呢?王兴权说:“一张KT泡沫板能做四到五架样机,现在四十张KT板已经做完了,有百十架吧。只有KT板样机实验成功了,这才开始制作这种木质的飞机,这种飞机成本高,而且摔坏了之后,基本就不能用了。 ”
老成员迎来新生机
尽管被列入群众组比赛,但航模并非全运会的新面孔。1959年,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中,航模项目共设有36个比赛项目、6个表演项目,其中包括无线电收发报、电单车、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及飞机跳伞等项目。1959年至1993年,航空模型运动一直作为正式竞赛项目广受人们的关注。1993年是人们最后一次在全运会上见到航模运动。虽然之后众多赛事还在举办,航模运动在国内却走入低潮。
曾经是航模运动员的刘明罡告诉记者:“航模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可以说是全运会上科技含量很高的比赛。目前从全国来看,虽然选手都是业余的,但要想取得好成绩非常不容易。”
河北一共有16人参加全运会预赛,队员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邯郸等地,除了平时各自训练外,最近还要到河北科大进行集中备战。
成为全运会项目,航模运动又迎来了新生,其中一些项目更是热度暴涨。比如说涡喷,一个进口机体就二十多万元,总价下来得几十万,全国最初从事这项运动的可能不到十个人,但从现在报名人数来看已经翻番。其中空战项目是比较好上手的,航模的热度,也让参赛队员感到了压力和挑战。
距离全国预赛只有半个月了,王长铭说:“全运会是我从来没有的参赛经历,而且飞机是我们亲手制作的,经过多次试飞调整已经基本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性能,某些方面比商品机更优秀。只不过这次比赛不仅仅是展示个人的飞行技术水平,还要与队员合作,接下来我们会加紧训练,密切配合,争取以最佳的状态出战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