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才少女》海报
□ 王文珏
【关键词】 美国队长温情转型之作 天才小萝莉的矛盾人生
上世纪百大粤语金曲中,有一首《天才白痴梦》。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爱拼就会赢、咬住后槽牙的年代里,歌曲吟唱着努力奋斗,视世间一切苦为甘的豁达。老歌神许冠杰嗓音如空净的清砂,字斟句酌地表达着时代中提取的人生况味。
歌曲味道既励志,又劝人万事想开。纵然不是天造之才,一样能拥有脚踏实地的欢乐。然而是否要做一个人中之龙的天才梦,始终困扰人类。北美4月新片《天才少女》,从另一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并给疑惑一条温情脉脉的出路。
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扮演的舅舅,带着姐姐的遗孤玛丽生活在海边。他曾是大学教授,因为目睹数学家姐姐的抑郁、自杀,发誓要让小玛丽过上正常的儿童生活——姐弟俩当年都是天才儿童,姐姐被他们的虎妈培养成才,却丧失其他所有快乐。小小玛丽身上的DNA更加强大,7岁已可以理解各种高等方程。舅舅却坚持自己的育才之路,把玛丽送到最普通的公立小学,在学校里回答3+3等于几,像同龄孩子一样慢慢成长。
当年的虎妈,现在的虎外婆不干了。这位资深数学家率高级律师杀到小镇,开始了一场天才儿童争夺战。然而一个已然天赋惊人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到底谁说了算?怎么做才对?
舅舅看到了一种人生,虎外婆看到了另一种人生。一个认为快乐更快乐,另一个认为成就更快乐。他们都在不同的情境里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实际上,虎外婆的方式如果遇到合适人选,也未见得就是坏方式——史上也有各种“家”,以奋斗本身为快乐,以追求成就的过程纾解其他欠缺带来的空白。然而后者毕竟是少数,这取决于性格、人格的构成,风险当前,让一个小孩子先做一个小孩子显然更安全,更沉稳——纵然将来没有杰出成就,起码还有健全的性格体系、社交技能、适度情商作为护身符。
影片中,双方律师对簿公堂的手撕对手,基本上就是两种人生观,两种道路的正面对决。当年虎外婆对子女造成的心理阴影,也一点点显露出来——姐弟俩小时候没有看过棒球赛,没参加过体育运动,没有同龄的朋友,第一份爱情类似于长发公主爱上第一个打照面的男人——然后承受不可承受之痛。没有了最基本的性格安全架构、社交体系疏压,姐姐的内心脆弱敏感,外实中空。
然而舅舅也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最怕选择错误,毁了玛丽的人生。面对女孩咄咄逼人的天赋,放羊式的教育会毁了一个未来的数学大家吗?然而这种困惑点到即止,影片涉猎不深。实际上,任何将成人意志加压给儿童的教育方式,都是一场未知的旅行。在教育的引导和控制中,如何把握好分寸,最大限度尊重儿童本身的意愿,是所有屋檐下的永恒课题。
最终决定事态对错的,是小朋友本人的情感作出了选择——她喜欢有朋友,有同学,被舅舅宠爱的生活。对于冷和尖利的虎式教育,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并不希望“精神贫困”。教育与其说因材施教,不如说因“格”施教,如果小朋友就是希望拥有小朋友的快乐,那么就应该让她如愿成长。不过影片交代得缺乏说服力——此前为表现天才的超智,玛丽对身边的小朋友、老师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不尊重,甚至并未有多少对友情的渴望。虽然结尾处绿草如茵,她开心地和同伴拍手游戏,但那显然是一个过于灿烂的画面,不具备情感支持。
总的来说,《天才少女》的思考、表达实际都归泛泛。“美国队长”温情卖帅,小朋友靠长长的睫毛阴影卖萌,对于人生选择的困惑,一触即止。虎外婆错得厉害,舅舅之前的行为也未必经得起追问——究竟怎样活着才算正确,尤其对一个没有建设好自我的孩童来说,正确永远是相对论,而人生又偏偏经不起倒推假设。但对于中国那些过于“望子成龙”的家庭来说,这部影片还是有一点警醒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