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充当采购代理的学生自称“代购”,他们对中国人的嗜好高度敏感,并且行动迅速,有时能在澳大利亚市场上制造需求高峰,在店主还没有搞明白之前,把商店里的某个产品全部扫空。据一些分析师估计,去年,代购者向中国出口了总值高达6亿美元(41亿元人民币——本网注)的澳大利亚产品。
但是,他们的成功也引起了更多的注意,中澳两国正在调查他们是否缴纳了需交的税,是否遵守其他规定。
代购业务从许多方面来看,是中国人对澳大利亚另一种产品的巨大兴趣的副产品:国际教育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价值高达每年150亿美元。澳大利亚的45万外国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这个数字仍在增长。
蔡彼得是位于悉尼的智库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说,这些学生已成为一种帮助澳大利亚产品打入中国的强大力量。“仅仅通过代购本人的个人关系网,他们就已经为澳大利亚的中小企业开创了一个新型市场。”
他补充说:“我认为,我们几乎正在进入一个(需要对中国市场有更多了解的)中澳经济关系新阶段”,而留学生们提供了这种了解。
中国的采购代理首先出现在欧洲,他们为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购买手袋等奢侈品,把其运回中国。但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和产品安全的担忧,代购业务开始转向澳大利亚。
“曾有大量的婴儿配方奶粉,900克装的罐头,被人从这里的超市货架上买走,放入邮袋,通过学生寄往中国,”澳大利亚乳业公司的高级分析师约翰·蒂洛普特说。“整运货板的奶粉一下子就卖光了,因为人们在把奶粉邮寄回中国。”
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说,他们每10人中就有八人参与了代购业务。有些人只是通过偶尔的销售把生活费挣出来。还有些人已经把代购做成了颇大的出口业务。他们将产品邮寄给中国的客户,或将其运到香港,通过那里的商人把东西带过边境,以避免大陆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