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北京市高法解读劳动仲裁标准:未休年假应获三倍报酬

发稿时间:2017-04-25 09:48:58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讯(记者 袁京)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调岗不得“任性”,年假应休未休可获得3倍工资报酬,加班费计算基数是实际发放的工资……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昨天联合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进一步统一劳动争议案件裁判标准和执法尺度,如将“未休年假工资报酬差额”定性为“经济补偿金”,仲裁时效是从劳动者知道或应知权益受侵之日起一年。

  《解答》共计26条,分别对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者工作岗位及工作地点、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合同解除、未订立书面合同及合同期限法律问题、带薪年休假、工资标准及各种争议计算基数、社会保险等8组问题进行了明确。

  数据显示,去年本市三级法院共新收一、二审劳动争议案件30007件,同比上升2.8%;结案30923件,同比上升4%。市人力社保局调解仲裁处处长郑秀兰介绍,2016年全市仲裁系统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1290件,同比增长14%,成为历史最高年。全年共审结案件77573件,结案率为95%,其中调解结案占45%,裁决结案占44%,终局裁决案件占裁决案件的32.5%。

  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介绍,从结案案件案由上看,98%为劳动合同纠纷,其中确认劳动关系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和经济补偿金纠纷案件数量更为突出。女性劳动者涉诉比例近年小幅提升,35岁以下涉诉比例不断增加,企业高管和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劳动者诉求仍主要集中在追索劳动报酬、加班费,确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的赔偿金、未休年假工资等方面。

  分析发现,传统制造业、建筑领域、餐饮服务业及批发零售行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尤为集中。同时,一些新兴产业如金融服务、运输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等也呈现出劳动争议案件多发趋势。

  单国钧指出,受“互联网+”时代到来对现行劳动关系的冲击和影响,劳动争议的纠纷类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类型,各种新型的用工关系不断涌现,而劳动的提供者和成果的接受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也日渐模糊化,如近几年来兴起的“网约车司机”等。“北京高院将结合这些发展变化,通过案例研究,与相关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沟通调研等方式,进一步总结‘互联网+’经营模式下用工关系的特性,发布指导案例等,统一裁判尺度。”

  亮点释疑

  未休年假工资报酬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

  带薪年休假能否落实受到不少职工的关注。在昨天发布的《解答》中明确,劳动者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可获得日工资收入的300%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100%部分)及法定补偿(200%部分)。

  一直以来,各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在审理“未休假工资报酬”时,对此定性并不相同。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金曦介绍,此次明确了“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差额(200%部分)”为“经济补偿金”,而非“劳动报酬”。

  统一定性后,因此引起的最大变化是仲裁时效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地区,未休年假工资报酬认定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后,计算仲裁时效是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超时效后不在保护范围。假如某职工未休2014年年假,按照《北京市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可延迟一年休假,但如果到2015年12月31日仍未休假,那么仲裁时效从2015年12月31日起计算,到2016年12月31日满一年,在此期间劳动者可以申请2014年的未休假工资报酬,过期则不再支持。而此前,一些裁判部门将此类案件定性为“劳动报酬”,按照有关规定,仲裁时效是从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一年之内计算。

  加班费不得只计“基本工资”

  对于很多职工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那么究竟该如何计算加班费基数呢?

  《解答》中显示,如果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工资数额,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时,应当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用人单位按月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都属于实际发放的工资。加班费计算基数应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等所有工资项目,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或“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企业调整员工岗位不能太“任性”

  “‘饭碗’是我给你的,我想调岗就调岗”——现实中,有不少用人单位在调整职工岗位时颇“任性”。

  “此次明确,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需分情形处理。”金曦介绍,原则是劳动者工作岗位不得随意变更,要保持一贯性、预期性;鼓励约定岗位,明确约定如何变动岗位。同时要求调岗应当合理,即必须要审查调岗的必要性、正当性、可行性。

  据介绍,双方劳动合同中未约定或未明确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调岗,属于自主用工行为,“判断是否合理,可以参考用人单位经营必要性、目的正当性,调整后的岗位为劳动者所能胜任,工资待遇等劳动条件无不利变更。”

  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作岗位但未约定如何调岗的,在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所列情形,即没有出现劳动者因病因工伤无法从事原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下,用人单位自行调岗的属于违约,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参照原岗位工资标准补发差额。

  “不交社保约定”于法无据

  据了解,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有些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后又反悔,以“未上保险”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对此,金曦说,此次明确,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属于公法范畴,即便是因劳动者主动提出的,当他再主张经济补偿时,法院仍支持劳动者。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