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正在田间进行作业申鸿皓摄 |
本报讯(南阳观察记者王娟通讯员申鸿皓)“嗡嗡嗡……呼呼呼……”4月11日下午,阳光和煦,麦浪滚滚,春雨过后的田野格外清爽。在社旗县兴隆镇温桥村从建家庭农场的300亩小麦粮田示范方,伴随着机器轰鸣,五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操作下依次缓缓起飞,开始对农场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2011年9月,温桥村村民魏从建投资85万元注册成立了从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用机具数十台,除满足自己需要外,还尽力服务周边群众,为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生产注入了新生活力;2013年,他又先后流转土地1200亩,成立从建家庭农场,开始了规模化粮食种植之路。今年,他对为某种子公司代培育的300亩小麦种子粮格外上心;当天,他不仅邀请了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魏德永进行现场指导,而且还请来了南阳市某家飞防植保公司,加快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眼下正值小麦拔节抽穗期,与往年相比,全县小麦赤霉病、锈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而这些病虫害重在预防,雨后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作业现场,魏德永一边亲自配制药液,一边不厌其烦地向前来观摩的群众介绍防治常识,开具处方,“亩用苯甲嘧菌酯40克、43%戊唑醇40克、氯氟氰菊酯100克或者99%恶霉灵粉剂30克、12.5%烯唑醇30克、氯氟氰菊酯1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间隔4-5天连喷两次,效果都非常好。”
“现在小麦一天一个样,长得飞快,如果病虫害防不住,今年的产量可就要抓瞎了。”魏从建告诉记者,一架无人机起飞一次,只需十多分钟就能喷施20来亩,不仅作业快,防治效果还比人工要好,今年农场小麦的化学除草、“一喷三防”等都是飞防完成的。
配药、装药、起飞、喷施……不到两个小时,农场的300亩小麦良种示范方就喷完了,看着麦穗上的部分蚜虫开始陆续死亡,魏从建心里才慢慢踏实下来,他又招呼飞防队转战到了农场的另一块麦田。
“师傅,过两天咱再联系,如果天气允许,你们还得再来喷一次啊。”作业收工后,为保险起见,魏从建不住地叮嘱飞防队的老师们;绿油油的麦田里,丰收的希望正在升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