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艳丽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虽寿未满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见其匹。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集智慧、知性与勇气于一体的独特个性?《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探究了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味,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为我们解读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门传奇。
梁启超的一生,可以用“从旧向新,由政向学,执笔为剑,洞开民智,知性传承”来形容。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祖父不过是一名秀才,过着“半为农者半为儒”的小乡绅生活。梁启超继承了家族渴望仕途的传统,自幼在祖父的教导下发奋,11岁中秀才,16岁便中举人。中秀才之时博得朝中三品大员的偏爱,求得其挥笔为祖父写下生日贺词,光耀乡里;得中举人之时,亦赢得朝中高官李端桑的欢心,将其堂妹下嫁,可谓同时抱得功名与美人归。
真正令梁启超迎来生命转机,从旧向新转变的是“康圣人”,即康有为。他是能够将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和西方文化知识糅合在一起,去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答案的探索者。
从师康有为的四年,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气质性改变,他基本接受了康有为今经学的学术观点、循环进化论的历史观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并因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而热血沸腾。
书中,作者用“成也政治,败也政治”来形容梁启超的政治生涯。政治上的失意,令梁启超终于看清了形势,在黯然退出政坛的同时,开始潜心学问,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黄遵宪惊呼梁启超笔下“惊心动魂,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料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梁启超从政治家向学问家的转变,对于其个人而言,很难简单评说是喜是忧,也难以评判这是中国的损失还是意外的收获。一个人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终要回归家庭。梁启超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即使诸事繁忙,也不忘与儿女沟通联络感情,甚至还亲自为孩子们补中国传统文化课。他膝下共有9个子女,个个成才,在各自的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是缔造了梁家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正是因梁启超的用心,他的孩子们才能在日后经历大风大浪,都能泰然处之,学习西方的知识,仍不失中国文化的底蕴,在中西融合方面,堪称一个时代的典范。
梁家满门才俊,作者认为他们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梁启超相比,仍是逊色不少,梁家的辉煌终是没能超过三代,渐为平常百姓家。但笔者以为,梁启超是特殊时代造就的特殊人物,亦是时代风口浪尖上的一只孤帆,其成也好,败也好,都受制于时代的种种造化,而梁家后人经历的则是另一番时事,所以另有一番人生际遇。他们虽没有梁启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威名,但在各自的领域精专深研,对社会的贡献未必逊于梁启超,同样值得尊敬。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李喜所 胡志刚 著
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