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武术 普及面广

发稿时间:2017-04-15 04:21:35 来源: 山西晚报 中国青年网

(图1)袁晓超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马立明摄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这是歌曲《中国功夫》中对于武术和功夫的诠释。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距今约有4200年的历史,文武相承相传。然而,当今不少人对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的范畴,而忽略武术对练习者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核心价值,导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误解,不利于真正中国武术的修习和传播。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武术或者说功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人的标签之一。可实际上,目前的社会氛围是推崇学文并非是习武,武术在国内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一般意义上认为武术是脱离世俗的,离普通大众有一定距离,而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更多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如今,武术也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武术实打实的健身功效,武术也逐渐走进了平民百姓家。

  山西为武术传承大省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武术的发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山西武术因而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形意拳,这是发源于山西的地方拳种,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三大内家拳。

  竞技武术方面,山西武术队自1958年建队以来,曾培养了王冬莲、栗小平、原文庆、袁新东、袁晓超、赵诗等一大批优秀的武术精英。在全国武术套路的激烈角逐中,山西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曾经获得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全运会、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赛等大赛金牌一百多枚。目前,山西省武术队分为套路和散打,加上集训队员一共有60多人。

  社会武术方面,据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主任张军平介绍,目前,山西省各地市均有自己的武术协会,武术人口也逐年上升,目前约有几十万人习武,其中大多是业余爱好,都分属各自的协会。全省范围内,大型的武校很少,大多是几百人的中小型武校,像平遥、太谷、祁县、孝义等均发展较好,每个点都有几百人在学武。全省的武术培训机构近百家,太原就有几十家,像杨氏太极拳协会的培训中心就赫赫有名。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年人练习太极多一些,而年轻人则多练习套路、武术操等。

  飞檐走壁不是武术是武侠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武术有一定的误解。一拳能把对手打出一丈远,脚尖一点就能在树枝上跳跃,一戳到死穴对手就死翘翘,张军平笑着说:“那不是武术,是武侠,是文学作品中夸大、神话了的”,“所谓轻功也没有那么夸张,古代的房子很矮,其实和玩跑酷一样跑两步就能爬上墙”。

  其实,武术更重要的作用不是对外,“现在是和谐社会,不是为了打架什么的,而是为了自保,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如今,社会发展这么快,人们工作压力也大,打打太极静下来,出出汗,体会自己与自己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

  而来报名练武的,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因为喜欢,另一种就是因为练武受益而来继续调整休养的。张军平举例,“好多年纪大的人,身上一堆毛病,练一练太极不仅精气神好了,好多毛病也没了”。

  国家扶持+地方推广

  传统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中华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通过武术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进而喜爱中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另外,武术搏击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或许也是国家重点扶持武术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教育部列出七项国家重点扶持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大学校园教育运动项目,武术被排入其中,并位列第二位。而被称为“国球”的乒乓球却被排除出局。七大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分别为: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和体操。从这七项运动项目中我们发现,能够入围的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关注度较高的运动,而武术的入围也正说明了国家对本土“自主”项目的重视。

  目前武术已经进入高考考场,作为单项加分项目,二级以上运动员是全国体院和大学的抢手人才。全国有武术体育专业招生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49所院校。这对于武术的推广无疑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具体到山西来说,武术进校园、进厂矿、进机关等活动一直都在搞,每年推广力度都在增加。太谷县的形意拳就纳入到了全国中小学的课间操中,孝义也在全面推广太极,今年太原市双西小学也在推广武术。相信假以时日,武术会走进寻常百姓家,得到更好的传承。

  本报记者 韩雪冰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