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隐士"钢琴家与贝多芬巅峰巨作

发稿时间:2017-04-13 03:19:32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尼可莱·德米登科

  高建

  2017年4月20日,国家大剧院2017国际钢琴系列将迎来又一位重量级艺术家——来自英国的俄裔钢琴家尼可莱·德米登科。

  这位1955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格涅钦音乐学院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堪称是当今乐坛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德米登科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的是大名鼎鼎的迪米特里·巴什基罗夫,这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还培养出了阿列克西耶夫、邓泰山、瓦洛多斯等一批世界钢琴舞台上的中坚力量,而德米登科显然继承了老师均衡全面的技术实力和细腻高贵的艺术风格。

  笔者第一次对德米登科的演奏着迷是通过一场音乐会实况转播——2010年在波兰华沙爱乐大厅举办的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庆典音乐会。令人略感诧异的是,与指挥大师安东尼·维特棒下的华沙爱乐乐团合作肖邦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份殊荣并没有落到波兰钢琴家的身上,而是由两位俄罗斯音乐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演奏家——基辛与德米登科来完成。与始终头顶“神童”光环的明星演奏家基辛相比,腼腆含蓄、留着络腮胡子的德米登科更像是一位“隐士”,但当他指尖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如歌般醉人的旋律流淌而出时,没有人会否认,此时耳畔正在感知的是最高级的演奏,挑剔的波兰观众起身喝彩的场面让人难忘。而当我有幸见证2013年德米登科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亲耳聆听到他弹奏的肖邦作品时,那种真切的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不少乐迷将俄国钢琴学派的特点总结为“响”和“快”,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误解。从霍洛维茨到普莱特涅夫,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对美好声音的追求,这在德米登科的演奏中得到极为突出的体现。与大部分职业钢琴家对斯坦威钢琴的青睐不同,德米登科对来自意大利的“新秀”品牌法奇奥里(Fazioli)情有独钟,在被问及原因时他也解释说这是出于对某种音色的偏好和追求。

  巧合的是,此次登台国家大剧院,德米登科将要演奏的同样是一部与“钢琴”这件乐器的发展沿革关系紧密的作品——贝多芬《第29号钢琴奏鸣曲“槌子键”》。据记载,1818年夏天伦敦的著名钢琴制造商布洛德伍德将最新制造的大钢琴赠送给贝多芬,激发了作曲家为这件现代钢琴的前身创作一部作品的欲望,并为作品加上“为槌子键钢琴”的标注。这部贝多芬艺术生涯后期的作品在诞生之时就因空前巨大的规模令人咋舌,而其艰深的演奏技巧、繁复的乐思织体、以两个慢板乐章结尾的新奇结构,都令其跨越两个世纪的时间,成为每一位演奏者面前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作品在初次听觉体验上或许不似更为脍炙人口的“月光”、“热情”那般讨巧,但却是越来越多的演奏家希望挑战的对象,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佩莱西亚和王羽佳两位杰出钢琴家就曾在国家大剧院为听众带来这部作品,而一向以研读作品的精细著称的“学者型”钢琴家德米登科此番会带来怎样的独特诠释,令人十分期待。音乐会的下半场还将会呈现舒伯特的三首《音乐瞬间》以及二十世纪堪称一代宗师的法国钢琴家科尔托根据弗兰克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改编的钢琴版本,这无疑是全面展示德米登科如调色盘般多彩斑斓的音色的上佳作品,也许只有在现场聆听,才能感受到那种惊奇与震撼。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