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毋庸置疑的信史。“传贤不传子”的传说成为历代史家无限憧憬的理想政治局面
尧舜禅让,自古就被传为美谈。其记载始见于《尚书·尧典》,后经孔子、孟子进一步阐发,尤其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将其事载入《史记》后,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毋庸置疑的信史。
据《史记》所载:尧帝至晚年,知其子丹朱不肖,不意将帝位传给他,便授权于舜,欲使天下人受益。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由此,“传贤不传子”的传说成为历代史家无限憧憬的理想政治局面,尧、舜也就被儒生们奉为圣人而顶礼膜拜,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然之,对“尧舜禅让”历史,甲骨文、金文中无迹可寻;先秦文献中仅有零星追忆;司马迁也只是依据传说载入《史记》,“尧舜禅让”事实真相仍为“千古之谜”。
真正触及此“千古之谜”的是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有个名不准的人盗发魏襄王墓(另说魏安厘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载起自尧舜禹汤,一直到战国魏安厘王史事。后经人整理,定名《竹书纪年》,所载“尧舜禅让”历史,竟与儒家经典大相径庭。然而,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经典已列为正宗,任何有违圣人经籍之言,都被封建帝王以及儒家卫道士视为异端而查禁,《竹书纪年》也同样被列为禁书藏之宫廷府库。
岁月流逝四百年,以“才、学、识”著称于世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乘在史馆供职之便,博览包括《竹书纪年》在内的宫廷秘籍,私撰了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并在书中遵循“据史直书”的传统,以确凿史实揭开这一“千古之谜”。
刘知几对尧的政治素质及其治绩提出质疑,认为儒家经典中对尧的溢美之辞,多是凭空想象的“广造奇说”。他指出,尧当政时,对“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的大批才识之士不能举用;对“世济其凶,增有恶名”的众多小人不能摒除,结果是“当尧之世,小人君子,比肩并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当政者不仁者居多,称得上是“群小在位者矣”。
正因为尧之糊涂,故而在与舜的政治斗争中遭至惨败。尧曾将两个女儿许配给这个“发于畎亩之间”的舜,并破格擢用。据称,舜的美德主要为“孝悌”二字。四方诸侯之长向尧推荐舜时,并未讲他有什么渊博知识或非凡才能,只是反复强调他能正确对待父母兄弟的缺点错误,用自己孝行美德感化帮助他们改恶从善,由此而得到尧的垂青。从政后,舜以“五典”教导臣民,即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接待四方诸侯时以礼相待,和睦相处,于是取得为帝的资格。
未经儒家经师删定的《竹书纪年》,对此有两则重要记载。一则被《史通》所引:“舜放尧于平阳。”另一则被《史记》所引:“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并记载在平阳县西北15里处,筑在“偃朱城”。舜囚禁尧以后,又囚禁其子丹朱,使父子不能相见。
无独有偶,《尚书》有段记载也可为旁证:尧禅位于舜后,过了28年才死去。在此期间,该书载有舜的大量政治活动,对尧则缄口不提,或为《竹书纪年》记载尧被舜囚禁的补白。
真实的历史应该是:黄河中游夏族的尧,曾想将华夏集团部落联盟首领职位让由其子丹朱世袭,但遭到属于夷族的舜的反对。舜发动政变,囚禁尧父子,由自己为帝。刘知几对照自西汉末年以后所出现的众多帝王禅让,如王莽建立新朝,曹丕建魏,司马炎建晋,以及南北朝时期走马灯似的以“禅让”为名的改朝换代,并作了精辟分析。他根据《山海经》中称尧之子为“帝丹朱”,推断当时舜先废尧,仍立其子丹朱为帝,接着又发动政变夺其帝位。这与南北朝时的权臣以“禅让”为名夺取帝位的手法极为相似。“以古方今,千载一揆”,于是将舜列为千古奸雄之首。
刘知几所言并非虚语。据《尚书·皋陶谟》载,舜不仅囚禁丹朱,还找借口杀掉其,并灭绝其全家。《皋陶谟》是舜、禹、皋陶等人在一次会议上的讨论记录,由后人整理而成。舜在发言中如是说:“不要像丹朱那样骄傲。此人只知怠惰游玩,行为放纵轻浮。如曾不分昼夜地令人用船在浅水中推着他游玩;在家里更是纵情声色,奢侈享乐。因此,我将其处死,灭绝其后代,使其家族永远没有继嗣的人。我这样做是为了警戒别人!”尧为舜之岳父,丹朱是舜的妻舅,但为了攫取帝位,舜早已将“孝悌”二字抛诸九霄云外。
舜的结局同尧一样凄惨。史载,舜在晚年也想将帝位让其子商均继承,遭到属于夏族的禹的反对。禹同样以政变手法将舜放逐到南方“苍梧之野”,由自己即帝位。《史通》对此有生动描述:苍梧之地,当时属边远荒凉的地区,“地总百越,山连五岭”。当地居民的语言、风俗也与中原大异,且有瘴气,外地人到此很容易患病。即使小康之家子弟,也恐到那里去,更何况舜是一国君主呢?当时,舜已90高龄,“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加上两个妃子也不准伴随身边,怨旷生离,客死异乡,可谓“万里无依,孤魂溘尽”。历观自古以来被放逐的君主,如舜这般凄惨的从未有过。
其实,比刘知几出生早一千年的韩非也说过:“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天下誉之。”圣人或奸雄,就古代帝王而言,往往是同义词,“人臣弑其君”者即奸雄;“而天下誉之”者又为圣人。
都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