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主人是谁?

发稿时间:2017-04-05 15:47:00 来源: 法制晚报 中国青年网

雷台墓铜马车

铜奔马

  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这里曾经是古时的交通要道。著名的“马踏飞燕”,便是从这里出土。1983年,“马踏飞燕”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被武威市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

  其实,“马踏飞燕”不仅在古时经历了一件汉末大事件,它在现今被发现时,也有几番波折……

  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盗洞,奇怪的是上面竟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后于明朝天顺年间重修。因古时为祭祀雷神的地方,故名“雷台”。据《资治通鉴》记载,雷台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为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

  1969年,武威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南部开挖战备地道,在昏暗的地道中竟然挖到了坚硬的砖墙。之后,人们挖开砖墙,一个黑洞露出来了。

  当人们爬进去之后,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墓室里整齐地摆放着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人骨,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

  第二天傍晚,公社王队长叫人将洞口重新打开,把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装进了麻袋里,悄悄用架子车藏到了大队库房里。

  当时人们对文物不重视,古墓遭到了严重破坏。半个月以后,武威派党寿山和张有专门负责调查并追回失散文物。在经过多次动员和耐心解释后,村民才纷纷将私藏在家中的文物上交。这之后,王队长也才把藏匿在大队库房中的文物交了出来。

  在村民的帮助下,党寿山进入了墓穴之中。这座古墓全长40米,多室相通,墓门向东,呈东西方向。斜坡土圹墓道两侧的墙壁上有数组朱红的花卉图案,笔法简练粗犷。之后,工作人员仔细对文物进行了登记,把它们全部转移到文庙。

  11月3日,甘肃省文化厅立即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魏怀珩、张学正前往武威探查。在墓葬中室的侧壁,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盗洞。可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这个盗洞上竟然有着明显的被修补过的痕迹。

  在墓葬甬道右侧,有一口保存完好的古井。它的砌砖方式是独特的“人”字形砌法,在中国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古井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这还是个未解之谜。

  墓葬由多个墓室组成,分为前、中、后三个主墓室,前室由左右耳室组成,相互对称。那些早期的盗洞就位于墓室中室的左侧壁和后室的顶部。

  据当时发现古墓的农民回忆,墓葬前室的右耳室放置着排列整齐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及铜奔马。

  中室的随葬品设计精美,几乎所有青铜器用品都存放在这里。其右耳室陈设有陶楼院和大部分陶器物品。墓室的后室比较小,是墓主人下葬的地方。这其中,有一些被盗后残存的女性装饰品,说明该墓葬为夫妻合葬墓,这非常符合我国古代墓葬的殉葬规律及“前庭后寝”的墓葬习俗。虽然这座墓葬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230多件的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铜奔马。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亲眼目睹了铜奔马的风采

  1971年9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室代表团访问甘肃。在兰州,郭老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陈列。在这当中,他看到一组武威雷台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伍,其中有一件三足腾空、一足踏鸟、奔驰向前的奔马更是令人赞叹称奇。

  郭沫若回京后,向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详细介绍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和铜奔马,并推荐把它们充实到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中去。没过多久,郭沫若又向周恩来总理介绍了铜奔马和雷台汉墓。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也亲眼目睹了铜奔马的风采。1973年,铜奔马越过大洋,到英国、法国参加了古代历史文物出国展。之后,凡是有铜奔马的文物外展,都无一例外地以它作为宣传的噱头。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7.15公斤。通体由青铜铸造,呈发绿古铜色。它形象矫健俊美,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四肢修长,腿蹄轻捷,飞驰向前,三足腾空,一足踏龙雀。整个作品惟妙惟肖,为我们展示了骏马腾空奔驰、体态轻盈的雄姿,真可谓是“龙驹”。雕塑师甚至也不忘为马蹄下的小龙雀刻画几笔:飞鸟展翅回首,注目惊视。

  与其他出土的铜马相比,铜奔马的构思之精妙、造型之奇特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马躯壮实,颈如鹤颈卓立,给人以稳定感。张嘴嘶鸣,尾巴上扬,四条腿做飞奔状,将马的动感和爆发力塑造得非常生动。而对铜奔马平衡、重心的处理更是独具匠心。制作者让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作为马腿的着力点,使马的重心和支撑点垂直于飞鸟承托面的轴线上,达到了平衡的效果。其构思之大胆、手法之浪漫,都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拍案叫绝。

  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而产生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甚至汉武帝还作《天马歌》。

  在汉代,车马冥器随葬的习俗很是盛行,人们将马视为财富的象征。汉代的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常见题材之一便是“车马出行仪仗队”和“出行图”。

  在开拓疆域方面,马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根据河西汉简记载,马被广泛地用于交通驿站、军事行动、长城防御、民族和亲等方面。另外,汉武帝曾3次派人到西域求乌孙马。

  在汉通西域的过程中,中原与亚欧大陆其他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而丝绸之路更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铜奔马正是在民族交融、中西交往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件代表中华民族艺术成就的不朽杰作。

  谁也没有想到铜奔马原来有两套,其中一套随主人入葬

  如此别致的铜奔马究竟是由谁制作完成的呢?这座墓穴的主人又是谁?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陈炳说,雷台墓的年代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墓葬的形制上来看,雷台墓的砌砖方法是属于汉代的。

  第二,墓葬出土的陶器绝大多数都是汉代的,只有少量器物在魏晋墓中出土过,但那应该是后期沿用前期的器物。

  第三,在墓中,出土了“四出五铢钱”和铁镜,而这二者都是东汉末期铸造的。另外,出土的几万枚钱币的总的时代特征也是汉代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铜马上的铭文有“左骑千人”这个官名和“凉州张掖县”这个建制,在汉代文献中有记载。

  由以上因素推断,雷台墓的年代应该是西汉末期。

  在墓中出土的铜人俑当中,有4件女俑背后分别刻有“张氏婢”三字,8件男俑背后都刻有“张氏奴”三字,考古人员还在一只陶碗的底部发现了“张家奴字益宗” 的六字铭文。由此推断,墓主人应该姓“张”。

  后来,考古人员根据雷台墓出土的其他铭文分析后得知,该墓主人生前曾经四次被册封为“将军”,还兼任过河西四郡之首的武威郡的太守,并多次享有“两千石以上”的俸禄。

  另外,雷台墓出土的铜马上清楚地刻有“张君前夫人”和“张君后夫人”的字样。在汉代,只有诸侯的妻子才能被称为“夫人”。这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诸侯。

  而在清人张澍所著《凉州府志备考》中,唯一于东汉时期在武威(汉时名也称凉州)兼任太守的诸侯就只有张江一人。

  张江是东汉冀州人,后被封为南阳析侯。另据《通志》和铜奔马铭文记载,得知张江当时担任左骑将军兼张掖县长。而凉州是军事要塞,羌人攻打凉州,必须经过张江驻守的张掖峡口。他因多次立有战功,遂被封为“破羌将军”,这与古墓出土的银印“破羌将军”相符合。

  东汉时,凉州张掖盛产铜,凉州的冶炼技术也比较发达。公元60年,张江由武威太守被封侯后,为感谢效忠汉明帝的知遇之恩,又受到当时西汉东门京和东汉马援将军进献“名马式—铜马法”的启发,决定向明帝进献铜马贡品,也就是后来的铜奔马。

  然而,铜奔马在董卓攻陷京城时被毁。可谁也没有想到,原来张江当初做了两套铜奔马,一套送给明帝,一套自留欣赏,死后也随他入葬。正是如此,才使得后人能够一睹当年“凉州贡马”的风采。

  除了铜奔马之外,雷台墓的铜马车仪仗队也是优秀的出土文物。该仪仗队有38匹马、1头牛、14辆车、17件手持各种兵器的武士俑和29件奴婢牵马俑,共计99件青铜器。

  据史料记载,车马队的最前方是1匹与众不同的马,紧跟着是17匹马和骑兵,分成三行,骑兵后面是车队。所有的车辆都和真的一样,甚至有些车还可以打开后门。车队正中是1辆导用斧车,其后是4辆轺车,车上有“御奴”和“从奴”。车队后面还有5匹马,中间1匹威风凛凛,应该是墓主人的坐骑,其他4匹马前后并列,护卫着主骑。队伍的后面还有1辆负责运输工作的牛车。

  这套生动雄伟的铜车马仪仗队,为我们逼真再现了古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出行场面。

  雷台墓是迄今为止在河西发现的最大的东汉墓葬,被考古学家称赞为“一座蕴藏丰富的地下宝库”。

  《考古发现全档案》

  作者:胡杨

  定价:39.80元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