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一"单"制盯人掐时间市校合作"甜蜜蜜"

发稿时间:2017-04-01 07:09:06 来源: 四川日报 中国青年网

  □郭飞 本报记者 周海波

  3月28日,内江市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邓和勇一直在忙。在他的电脑里,每天不断收到新的企业技术、发展需求。邓和勇的工作职责就是将这些需求,汇总成表,交给到院校考察的人。

  内江市创新服务中心是今年1月新成立的部门,主要职责是为内江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提供协调服务。

  内江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文说,今年,内江把市校(院)合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着力点,制定印发《内江市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责任清单》(下称《清单》),一“单”制加快市(院)校合作进程。

  任务细化限时完成

  “与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签订市校合作协议,限时7月完成,目前只有北京工业大学没签。”“组建市校(院)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限时3月,提前完成。”……

  记者梳理发现,《清单》规定的市校(院)合作共有九大项64小项具体任务。

  “《清单》中的重头戏,应是项目签约和跟进。”何文介绍,根据任务安排,各县区要在12月前,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全市签约科技成果、技术等合作项目160项。同时,加快推进100个已签约项目的实施。

  市校合作进入“蜜月期”

  “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阳东对此深有感触。3年前,企业一度订单滑坡严重,3年后,企业每月订单已超出同期一半多,改变就是来源于技术创新。

  公司与四川大学、中科院合作研发出目前亚洲单机最长圆管状环保输运管,迅速占领高端市场。此后,公司研发团队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他发明专利15项,并有效地应用于火电、煤矿、钢铁、建材、矿山、港口码头等行业的散状物料输送。

  东林矿山不是个例。在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专家邓宇看来,内江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已走入“蜜月期”。从去年开始,中心就一直与内江企业紧密合作。

  在重庆大学内江技术转移中心牵线下,内江德天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建筑材料系,共建“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现有粉煤灰产品质量提高、开发新型高强度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切块等。

  去年,内江邀请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专家深入30余户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多个技术难题。申报和争取省上对“内江高新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25个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到位资金2500万元;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1项、专利实施促进项目13个;对29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资金1030万元。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