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11岁的郑开更精彩

发稿时间:2017-03-28 01:12:49 来源: 郑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

  昨天,2017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在郑开大道和郑东新区CBD隆重举行。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马拉松赛事,郑开马拉松赛今年迎来了11岁生日。经过10年的成长与发展,11岁的郑开马拉松赛也将从今年开始踏上又一个10年的新起点,“从心出发,为爱奔跑”。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 焱 丁友明 摄

  悠悠十一载 初心终不忘

  跑友奔跑在郑开大道上,每跑过1公里,都会看到道路两侧醒目的加油公里牌。“这条郑开大道知道,宝宝经历了什么!”“现在的跑友就是不一样,一言不合就跑郑开。”“爱运动的你,是最好的甜心。”一条条风趣又不失特色的加油公里牌,总能带给跑友们无穷的力量。“郑开马拉松这几年我也是经常跑,能感受到组织方也是越来越用心了。跑累了看看这些加油公里牌,心情好了,劲儿也来了。”跑友董健鹏笑着对记者说。他还告诉记者,除了加油公里牌的“精神”鼓励外,他还得到了实打实的“郑开关怀”。“今年跑郑开,参加全、半程项目的跑友,都得到了肌肉贴,这对于保护肌肉,减缓疲劳很有好处。应该给今年的郑开点个赞!”

  不忘初心坚持最初的梦想,为跑友带来全新的赛事体验,是今年郑开马拉松赛的一个宗旨。为了让那些不能到现场参加郑开赛事的跑友也能与郑开来一次“亲密接触”,赛事执委会今年特别推出了“郑开线上马拉松”,“参加郑开的人越来越多,中签也越来越难。”家住南阳的张连恺通过电话向记者吐槽,今年,他选择了通过“郑开线上马拉松”的形式圆了自己的郑开梦。“早早的就报名了今年郑开的半程马拉松,但没有中签,所以就报了线上的马拉松赛。不受地区限制,只需要用手机APP记录下自己的跑步里程和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赛一样可以拿到特制的郑开奖牌,又新鲜又有意义。”

  向幸福出发 跑一生一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句浪漫的誓言,也是王瑞玉与赵秀英老人的朴实婚姻。55年前,来自河南洛阳的王瑞玉与来自东北沈阳的赵秀英在郑州相遇;55年后,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的他们,在郑开的赛场上跑起了情侣马拉松。“年轻的时候就爱运动,今年咱们老夫老妻也赶个时髦,跑个情侣马拉松!”

  说起自己和跑步的缘分,王瑞玉老人表示,自己年轻时候当兵,在部队的时候,每天都会绕着农场跑个十几圈。“和家人分隔两地,当时通信也不便利,只能通过跑步缓解思乡之情。”后来,小家庭里有了孩子,他们就开始带着孩子一起跑步。“他在军队的时候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我也喜欢运动,我们就带着孩子跑起了步,这一跑啊就是一辈子。”赵秀英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只要我们还能动,就会坚持跑下去!”

  “今天我跟女儿一起来跑马拉松,这一次跑马拉松也让孩子懂得了许多道理。马拉松就像我们的人生。”家住郑州的李宁也带着自己的女儿李慕文参加“小马”的比赛。“来带着孩子跑马拉松,是为了磨炼她的意志,也是为了让她感受马拉松的精神。这一路上,有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有人在沿途为我们鼓掌,有人在两旁默默地观看……但无论是快或慢,脚下的这条路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努力完成。”跑过终点门的时刻,小小的李慕文开心地跳了起来。

  为爱护航 为爱前行

  一项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为了对郑开马拉松赛的那份爱,为了郑开马拉松赛不断发展提升,来自省内各大中专院校的5000余名郑开马拉松赛志愿者们,为爱而保驾护航,为爱而不断前行。

  参与今年郑开赛事服务的志愿者们,为参赛选手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比如医疗服务志愿者采用了“固定+移动”的模式,除了建立固定地点的医疗服务外,还组织在赛道上移动的医疗服务,全程为跑友保驾护航。“马拉松运动中经常会出现类似崴脚、拉伤等运动损伤。可能有些轻微伤大家觉得没事,可实际上却非常严重,这时候我们就会为伤者做早期处理、作出专业的判断,保障大家的安全。”医疗志愿者张晓黎说。

  “从外籍运动员的飞机抵达郑州开始,我们的志愿服务就开始了。”来自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的王爽,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以外语志愿者的身份,为参加郑开赛事的外籍运动员提供服务了。“从介绍赛程,到安排好外籍运动员的衣食住行,还要陪着运动员们进行训练,经常是揉着惺忪的双眼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然后忙碌到天黑才回来,但是真的也很充实。”

  王爽告诉记者,作为面向外籍运动员服务的翻译类志愿者,他们的言行就是外宾认识中国的窗口。能把郑开志愿者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形象传递到国外,展现中国志愿者的风采,是她和她的小伙伴们最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今年的郑开结束了,我们的服务也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我们追逐梦不断前行的脚步不会停!”王爽最后骄傲地说。 本报记者 陈 凯 实习生 郭 文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