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唐人街李小龙铜像。新华社发
“开始!”
裁判一声令下,13岁的宰伊德·阿萨姆向对手使出一记飞腿。今年是宰伊德第二次参加埃及武术争霸赛少年组的比赛,别看他年纪小,但习武已经有10年时间了。
“请你多给他拍拍照!”赛前,宰伊德的姐姐对记者说,“他从小酷爱武术,在卧室里贴满了李小龙和成龙的照片,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他。”在埃及,像宰伊德这样热爱武术的人还有很多。埃及武术总会会长贾迈勒·扎宰尔告诉记者,武术在埃及是一项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运动,仅在开罗就有47家俱乐部开设武术课程,约有12000名习武爱好者。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5万人在学习中国武术。
贾迈勒会长表示,20世纪90年代,一批优秀的中国功夫片如《精武门》《少林寺》等引入埃及,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追捧。一时间,社会上兴起一股“学架势、耍刀枪”的习武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越来越多的体育俱乐部开始纷纷开设武术培训班,但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是中国功夫片让武术在埃及“落地”,武术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也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贾迈勒告诉记者,“武术是中埃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指导和规范埃及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人才,在中国武术协会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埃及武术总会。”
“埃及民众热爱武术,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武术。”艾哈迈德是埃及军官俱乐部的一位专业武术教练。他告诉记者,武术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一门强调内外兼修的处世哲学。他说,习武之人先要讲“德”:勇气、毅力、谦逊、忠诚、尊重、正义。宰伊德清楚记得4年前教练在第一堂武术课讲过的话:“武术不是教人如何打倒对方,而是要尊重对手、尊重他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虽然埃及民众对武德的理解不同,但都强调人性中崇高美好的品德。76岁的美国老太太玛丽莲·玛拉克格练习打太极拳已经有20年了,她对武德的理解是“尊师重道”和“平常心”。
10年前,玛丽莲随丈夫来到埃及生活。她每周坚持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练习打太极拳,她的“师傅”是90后武术教练马宏武。尽管年龄差很大,玛丽莲对这位师傅很尊敬。“武术教会我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每当有人对我发脾气时,我都会像打太极一样让这不好的情绪随风而去。”
“武术不仅仅是一项搏击术,更是一种文化。”开罗大学学生穆罕默德学过10年跆拳道,之后又学了十年南拳。他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对武术的理解越深,对中国的文化就越感兴趣。”
采访的最后,记者应宰伊德的要求把“武德”写在纸上送给他。看到神秘的汉字跃然纸上,宰伊德非常高兴,他觉得有了“汉字”就有了胜利的信心。于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小选手向他讨要“汉字”。他说:“喜欢汉字就去学习中文!”看来,武术正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文化殿堂的大门。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