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宝爷”的郭宝昌,一生最钟情的,一个是他的心血之作《大宅门》,一个是让他自幼痴迷的京剧。如今,他要把这两个最爱结合在一起,排演京剧《大宅门》,让这部传奇之作,首次以中国戏曲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他说:“这对我一生意义重大,我把我一生的京剧情结在这里画一个句号。”
采访郭宝昌,约在他家附近酒店的一间茶室。因为京剧《大宅门》剧组经常在这里开会,所以茶室的服务员们早已和他相熟,任由他从包里拿出最爱吃的瓜子、花生、无糖巧克力,还给他的大保温杯里倒上开水,泡上花茶。
抿上一口热茶,宝爷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他最近忙活的事情——都和京剧有关。“前些日子我在《伶人王中王》节目当评委,有人问我最近忙什么呢?我说我在做很多事:一个是京剧《大宅门》;还在写一本关于京剧美学的书;前几年还拍了一个京剧的电影《春闺梦》。我爱京剧,痴迷了京剧七十年,研究了京剧几十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从小就泡在戏园子里
郭宝昌从小就爱看戏,打5岁就泡在戏园子里,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张君秋……这些京剧大师的现场演出他全都看过。为了看戏,他甚至还为此逃学旷课,导致高中留级一年。
“那个时候我迷上了电影和演出,白天泡在电影院看电影,晚上到剧院看戏,什么都爱看,京剧、杂技、歌剧、芭蕾……逮什么看什么,一天到晚就长在戏院里头,天天不上学。我把我妈的印章偷出来,盖了一摞假的假条给学校,结果学校发现了,要开除我。我说别开除啊!学校说你考试都没参加过,补考!我特聪明,开几宿夜车,就把一学期的课都会了,补考成绩其实挺好的,但学校说我旷课,学习态度恶劣,所以就让我蹲了一年班。”郭宝昌回忆自己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演员,“那会儿最高理想就是进北京人艺。如果能先进中戏表演系,再进北京人艺,那这辈子就齐活了!”
虽然后来误打误撞去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了一名影视剧导演,但郭宝昌还是痴情于舞台演出,尤其是京剧。电视剧《大宅门》的片头音乐用的就是京剧;话剧《大宅门》中更是采用了不少京剧元素。而这一次,他终于把《大宅门》排成了京剧,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他还希望日后再推出明星版京剧《大宅门》,拉着斯琴高娃、陈宝国、何赛飞,一起在京剧的舞台上客串一把,那这梦,就更圆了。
85后女导演执导京剧《大宅门》
“把《大宅门》排成京剧,是我创作之初就萌生的心愿,这么多年也不停有人劝我排京剧版《大宅门》,但是我始终觉得时机不成熟,因为我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观察、在寻找,直到我找到了李卓群。”郭宝昌坦言,终于决定要排京剧《大宅门》,是因为总算找到了让他能够认可和欣赏的合作者,而这个能让宝爷看得上的人才,竟然是北京京剧院一名年轻的85后女导演。而且是郭宝昌还没见到李卓群本人,光看了她的一部小剧场京剧作品,就萌生了和她合作的念头。
郭宝昌说:“由于长期以来京剧衰微,所以我对有影响的新戏特别关注。两年前,忽然听说有部小剧场京剧《惜·姣》很火爆,不仅文化界称赞,而且连很多平时对京剧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都很喜欢,我很惊奇,急切想看此剧,但当时并没有演出,只好托人找来剧本一读,读了以后眼前一亮,更想看戏了。因为本子写得太好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京剧需要的是时代价值观的注入,要赶得上时代。这个剧本给人新的希望,这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
于是,郭宝昌又想办法找到《惜·姣》的彩排录像,认认真真看了三遍。看完之后,他更是从惊奇转为惊叹:“出于导演的职业本能,我在读本时便先在脑子里把戏剧场面演绎了一遍,看碟之后方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感觉戏剧界出新人了,也认定我的合作者出现了!”郭宝昌还专门为《惜·姣》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文章,对其进行了非常专业和细致地分析。
之后,郭宝昌又观看了李卓群编剧导演的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演出谢幕时,剧组请郭宝昌上台讲几句,结果郭宝昌直接对所有观众说:“今天我特别高兴,我打算要做京剧《大宅门》,希望李卓群和我合作。”突然听到宝爷这样说,站在一旁的李卓群当时都惊呆了。但郭宝昌就是这么个性情中人,这一老一少的合作也从此正式开始。
京剧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京剧《大宅门》的导演一栏,写的是郭宝昌和李卓群两个人的名字,记者问宝爷,两个导演如果有矛盾,听谁的?郭宝昌毫不犹豫道:“当然听卓群的!一定要以一个人为主。我是辅助的,她过不了的关,想不出的主意,跟我商量。我原来坚决要把卓群的名字放在我前面,我说这是联合导演,但剧院非要突出我的名字,最后给我安了个艺术总监。”
郭宝昌当艺术总监可不是光挂名,无论剧本、导演、唱腔设计、灯光、舞美……他都倾情提供自己的想法。比如最开始李卓群把剧本写得太复杂,人物和事件都太多了,郭宝昌就对她说,京剧不是电视连续剧,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内容。最后决定,京剧《大宅门》就选杨九红和七爷这段,从逛妓院开始,到被赶出家门,其他内容都让郭宝昌狠心砍去了。郭宝昌说:“我就希望这一代年轻人赶快成材,但是现在有些人总是阻碍年轻人前进,尤其梨园行,总有人看不得年轻人上来,但年轻人如果不上来,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啊!艺术就是年轻人的艺术,老人儿就卖你那点经验就是了。赶紧帮着把年轻人弄起来,这是你的责任。”
郭宝昌还鼓励青年京剧演员说:“其实电视剧版《大宅门》开拍时,陈宝国也缺乏自信,不知道如何塑造七爷。所以演员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创作出来,这个戏对我们来说就是创新的机遇。我们不能把电视剧作为障碍和条框,京剧是国粹,有它自己特殊的表演手段,我们要在京剧版的呈现中,让所有人都看到新的七爷,新的杨九红,新的二奶奶。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
中国戏曲的表演观念很先锋
研究京剧几十年的郭宝昌,除了排京剧《大宅门》,如今还在致力于写一部“用最朴素的语言、最老百姓的白话来谈京剧美学”的书,因为他觉得中国京剧在戏曲理论方面实在太欠缺了。“咱们从两百年前富连成说起,科班进来,培养演员,从毯子功开始练习,一点点从毕业到拜师,到一出出戏演出来,再到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成了流派,这太了不起了!但是没有人总结,这究竟属于什么表演体系。”
关于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有很多说法,但郭宝昌觉得都不够准确。“中国戏曲表演真正本质的东西,就是游戏。你看戏曲的表演形式,拿一马鞭,就是马;拿个桨,就是在水上划船;弄两面旗子,就是一车……这不是游戏是什么?但如果光停留在游戏这个层次就没意义了,游戏一定要升华到相当的美学境界,才有可能是艺术。这个境界是什么?就是用人生游戏的手段来达到游戏人生的境界。这一下就可以寻根溯源到老庄的哲学,我觉得这是最高明的艺术观念!”
在郭宝昌看来,京剧艺术就是演员和观众形成一体的“游戏人生”,这个观演关系实在太先锋太前卫了。“中国戏曲中的写意美学观念已经超前了几百年。中国的戏曲、京剧,有无限的生命力,说它是‘国粹’,就‘粹’在这儿了,表演观念太先锋了!”
一讲起京剧艺术,宝爷就滔滔不绝,甚至连说带唱,还讲到了很多京剧史上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宝爷感叹道:“京剧就是好玩之极啊!这些故事要是讲给我们的年轻人,我觉得大有益处。”
因此,年近八十的宝爷,至今毫无懈怠之意,带着满腔的热血,一颗叛逆的心,一边排演着雅俗共赏的京剧大戏,一边书写着深入浅出的京剧著作。他还想专门把自己谈戏说艺的内容录制下来,传到网上,好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京剧,发展京剧,像他一样,深爱这门国粹艺术。
本报记者 王润 J069 王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