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梁建强、刘阳)“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多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亟须进一步形成合力。”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提案呼吁,强化省际政府共管、产业布局共商、干支流共治、数据信息共享、保护成本共担、科学研究共鸣,以“六共”切实推进长江大保护。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郑军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这对于推进长江大保护是又一利好消息。“不过,当前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省际政府之间协调不够、行业部门相互配合不够、产业布局协同不够、部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生态保护信息共享不够、相关保护研究深入不够等问题。”郑军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长江大保护的实效。
郑军认为,更好地推进长江大保护,亟须从省际政府共管、产业布局共商、干支流共治、数据信息共享、保护成本共担、科学研究共鸣这“六共”着力,真正形成合力。省际政府共管方面,需要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产业布局共商方面,需要着力实现上中游与下游的产业链分工、对接,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干支流共治方面,需要统筹谋划,综合采取堤岸加固、清淤疏浚、植物护坡、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措施。
在数据信息共享方面,郑军建议,应着力打破“信息孤岛”,成立信息共享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中心,负责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发布;保护成本共担方面,应探索实现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科学研究共鸣方面,应强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库支持。